就像这幅图片,上面是梨花,白色的,下面是海棠,红色的。所以很直观的表现了“一树梨花压海棠”。
可是我们一般说起“一树梨花压海棠”总觉得好像是说春天来了,繁花似锦,梨花开了,海棠也开了。我在朋友圈,也经常看到春游的大妈们,发一组桃花、梨花盛开的照片,岁月静好的感觉,当然朋友圈照片的配文要么就是“一树梨花压海棠”,要么就是“春风十里不如你”。每每看到,也是哭笑不得。因为这两句话,一个都没用对。(请看下面这些图,没文化,真可爱)
现在知道学诗词的好处了吧,学诗词的刚需就是为了不出丑,再有追求一点的就是为了装逼!好了废话不多说,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句“一树梨花压海棠”。其实呢,这句话是一首诗里面的。就像我们经常说的“春宵一刻值千金”也是诗文里面的,还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其实这都是诗句。
“一树梨花压海棠”出自苏东坡之口,都知道,东坡性格豁达,当然也是十分的随性有趣,难怪自古以来圈了那么多粉。那么苏轼为什么写了这首诗?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全貌吧: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字面意思,就是一对夫妇,新娘年方十八,新郎老来八十,一个是老爷爷级别,一个是重孙女级别。白发苍苍的老新郎对着满身红装,情窦初开的小娘子,这真是老牛吃嫩草,羡煞我们在座的各位看客啊。洞房之夜,鸳鸯被里,这一老一小,成双云雨。一坨松弛的老腊肉、白发苍苍,牙都没了,压在了一朵刚刚绽放的粉红色的如花似玉的姑娘身上,这画面,各位自行脑补。
所以到这里我们有了答案:“一树梨花压海棠” = “老牛吃嫩草”。
这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呢?
这首诗是苏轼为忘年之交,我们熟知的大词人张先,张三影所作,张先比苏轼大47岁,但由于两人欣赏彼此的才华,同是当时文学界的知名人物,年龄的差距并未阻碍他们之间的友谊。张先曾做过知县、屯田员外郎等官职,但他却以诗词而闻名,且是个多情的文人,老年常来往于杭州。
张先年轻的时候,可是风流,流传下来的风流韵事也自然不少。据说他年轻的时候,勾搭上了一个小尼姑,都是年轻嘛,需求旺盛,也敢于为爱做一些疯狂的事,这样老了才有回忆。那时候,小尼姑被关在一个小岛上,张先为了约会,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划着小船,偷偷摸摸来到岛上,真有李后主“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的画面感。后来两人的爱还是没有战胜世俗的禁锢,分手了。怪不得张三影能写出下面这样的词:
诉衷情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
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
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张先为什么能活到八十九岁,和他的乐观分不开,所以纵然经历过痛苦的爱恋,但从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也没有忘却年轻时的那份真挚、疯狂的感情。老年后喜欢用自己的经历给歌妓写词,过着有诗有酒有曲儿有好友的小日子,优哉游哉。
关于张先一生娶个几个妻妾,史书上没有记载,只知道他共有过十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而且最后的两儿两女,是他在八十岁时娶的小妾所生,年纪最大的儿子和年纪最小的女儿相差六十多岁。张先性格豪爽,凡事都想得开,吃嘛嘛香,身体倍棒,古稀之年依旧体格健朗,好友苏轼对他佩服的不行。
那年张先已经八十,其实一些资料上都说他八十,但我觉得不符合实际,应该八十四左右,因为那时正好苏轼任杭州通判,也在杭州。张先纳了一个小妾,且她只有十八岁,并置办了酒席,亲朋好友纷纷送上祝福,挚友苏轼肯定不会缺席。大喜之日,张先喜不胜收,此情此情之下,让他诗兴大发,当着众人的面吟诗一首: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在座的亲友都笑得合不拢嘴,一方面是羡慕张先80岁做新郎,另一方面也是对他才华的称赞(看来有才就是好,老来还能吃嫩草。我想这也是大家学诗词的动力吧)。张先在给苏轼敬酒的时候说道:“子瞻兄弟,刚才我赋的诗还不错吧,我知道你的才华在我之上,若是你能为我创作一首诗,那就再好不过了。”
既然张先都这么说了,苏轼无论如何都不能推辞,否则就是很不给面子。苏轼猛喝一口美酒,张口就吟了这么一首诗打油诗:“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诗中的“梨花”,指的是八旬的好友张先,而海棠自然就是十八岁的小妾。
各位看客,现在是不是又掌握了一项诗词调侃技能。等到你邻居老大爷娶新媳妇的时候,别忘了在酒桌上,调侃他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