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读完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都会觉得这本书读起来虽然轻松愉快,但是如果作为世界名著的话,好像少了一些重量。就这样一本情节简单的小说,凭什么可以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呢?
其实评价一本书的好坏看的并不仅仅是一本书的故事情节,而是要看到情节背后,给人们所带来的思想启迪,还有一本书的文学价值。
不得不说,这本《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比较早期的作品,从故事情节上来看,很简洁流畅。他们的爱情故事既不可歌可泣,也没有生死离别。既不动人心魄,也没有死生契阔。她的故事内容没有很多复杂的人性,这和简·奥斯汀的生活经历有关。
简·奥斯汀没有去正规学校求学的经历,她所有的教育经历就是看父亲的藏书。这也为她日后写作打下了根基。可是因为她年纪尚小,对于书的品质也不太懂得鉴赏。少女时期的简·奥斯汀看的书多半比较庸俗,所以她前期的作品也相对比较稚嫩、滑稽。而且她终身未嫁,一直生活在简单幸福的小康之家,所以她的文学作品中没有过多负面和丑恶人性,多半是情感简明,基调温馨的故事。
虽然简·奥斯汀的故事简单,但是并不代表她的作品不优秀。就说这本《傲慢与偏见》,作者通过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所展示出来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就算放在今天,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当一本书所展示出的道理,可以历经数百年还仍旧适用,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她是这样的伊丽莎白
看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傲慢指的是男主人公达西的傲慢,偏见指的是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
达西是一个有名望的单身贵族,并且长相帅气。只要他一出场,就会将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他的身上。可是热度不会超过三分钟,因为他的傲慢又会让所有人大失所望。达西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从不喜欢迎合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但是反之,一旦是他喜欢的,他就会用生命一直爱下去。
达西和伊丽莎白初次见面并不愉快。达西对于舞会上所有的陌生人都没有好感,当有人提议,让他去邀请伊丽莎白跳舞时,他狠狠的拒绝了。而这个过程被传到了伊丽莎白的耳朵里。两个人的关系从刚开始就充满了火药味。
可是后来,达西却慢慢地被伊丽莎白身上活泼、率真的性格所吸引了。这些特质和他遇到过的那些只会趋炎附势的女孩完全不同。可是伊丽莎白并没有一个可以抬高她身价的好家庭,而且她的母亲和两个妹妹更被上流社会的人看作是笑柄。碍于等级观念的约束,达西并没有向伊丽莎白表白。
被蒙在鼓里的伊丽莎白还认为达西很讨厌自己。而且伊丽莎白对达西也没有任何好印象。与此同时,他的堂哥来向她提亲。理由是伊丽莎白的父亲只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可以继承财产。所以堂哥是父亲财产的唯一继承人。堂哥来求亲,似乎是对伊丽莎白的一种恩赐。
可是伊丽莎白根本不吃这一套。堂哥的愚蠢更是另她讨厌。伊丽莎白并不认为婚姻可以没有金钱为基础,但是她坚信,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不可能长久的。她言辞拒绝了堂哥的求亲。
最后,达西向伊丽莎白表白,而且伊丽莎白也清除了对达西的误解。两个人终于解除了等级观念和误会,有情人终成眷属。
伊丽莎白的婚姻观:婚姻需要爱情和经济双层保障
为什么说伊丽莎白的婚姻观历经百年都适用呢?首先她没有因为爱情而冲昏头脑。就在伊丽莎白和达西产生误会期间。伊丽莎白爱上了一个贫穷又虚伪的人。虽然他在伊丽莎白面前隐藏了自己的无耻,伪装成一个魅力无限的人。但是爱情并没有让伊丽莎白失去理智。而这个无耻之徒最终把伊丽莎白的妹妹勾引到手。
伊丽莎白虽然希望自己能够拥有美好的爱情,但是她很清楚的知道。经济是生活的基础,如果没有经济为基础,那么爱情只是空谈。
中国流传着很多美好的爱情故事,他们没有被现实的观念所束缚,而选择勇敢的在一起。这些故事不仅受到世人的追捧,还被传为了佳话。比如说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卓文君的父亲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而司马相如只是一个有才学的文人。卓文君一直仰慕司马相如的才学,可是因为自己是待字闺中的女子,所以从来没有和司马相如见过面。有一天终于忍不住从帘子后面看到了司马相如,两个人便一见钟情。司马相如用一曲凤求凰,便携走了富家千金卓文君。
虽然爱情故事看似美好,可是我们从来都看不到续集。我们现在可以猜想一下,一个大家闺秀,没有任何的自我求生技能。她和司马相如这样空有才学的穷人在一起,以后会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或许你会说,爱情可以让人克服一切。可是最终牺牲的还是女子。现实生活会很快磨灭她对梦的一切幻想。
很多人都将爱情等同于婚姻,甚至把爱情看得超过婚姻。可是婚姻和爱情并不能并为一谈。它们的本质就是两件事情。
婚姻的起源并不是因为爱情,而是为了让财产私有制
原始时期的人类,并没有婚姻制度。他们和普通的动物很相似,都是群居生活,谁也不知道哪个孩子是自己的孩子。
直到最早期的人类文明开始出现。有的原始人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自己死亡了,那么自己的战利品要留给谁呢?
所以他开始无比迫切的想要找到那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孩子,并且将自己的遗产留给他。当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这种观念,婚姻制度才慢慢开始形成。
这样说可能会有些现实,甚至有些残酷,也打破了很多对婚姻充满幻想人的梦境。可是婚姻的确不是因为爱情修成正果才建立的,而是为了让财产私有制。或者是为了两个人协作生活,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价值。
如果你仍旧喜欢用感性的角度来看待婚姻,那么我们可以来看看当代人的婚姻。从1950年的第一部婚姻法颁布开始,到现在的第二部婚姻法第二十一次修订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婚姻法对于夫妻双方的财产分割越来越细分化。
以前的婚姻法规定,结婚后夫妻双方的所有财产都是共同财产。可是现在不同了。结婚时会很清楚的区分开双方的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如果是贷款购买的物品,也会根据首付和还款情况来细分归属。
如果婚姻是爱情的结果,那么为什么最终保护婚姻的是法律而不是情感呢?因为情感是一个变量,但是保护财产是相对于情感来说更稳定的保护机制。
这样看来,《傲慢与偏见》当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是理性的。她认为婚姻要有感情基础,不能仅看物质和地位。但是她也并不崇尚毫无经济基础的婚姻。
这并不代表我们否定了那些为了爱情而奋不顾身的人,相反,我们应该崇敬他们。在一个没有保护机制的环境里,他们可以舍弃一切,为了爱情奋不顾身,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可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凡夫俗子,在进入婚姻之前,既考虑感情又考虑经济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这样的婚姻观,是更适合大众的婚姻观。
你能够在这一世,找到了那个既能够在经济上给你安全感,又能够和你相知相爱的人,那不是莫大的幸福吗?而你们的婚姻也将能够在一个安全保障中走的更加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