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双十一口号 /
马云曾说“双11我们不赚钱。”
是的,现在打开淘宝就仿佛来到“欢迎来到‘三年促单、五年满减’全球最大品牌卖场”的活动现场。
品牌之多,折扣力度之大,算法之复杂,让全世界有消费需求的人喊出了他们的口号:
“学好数理化,买遍双11都不怕。”
双11品牌视觉海报
最近有个段子大致意思是:
如果你的TA最近没有找你的话,那真的不用再抱希望了。你知道吗?TA为了“盖楼”,连小学同学的女朋友的妈妈都联系了。
眼见他起高楼、眼看他求朋友、眼看他得意的笑、分到两块五......
为啥百万红包,你只能分到两块五?为啥茫茫人海中,你遇见的总是xx?
概率学是个好东西。
马云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双11我们不赚钱。”
是的,现在我们打开“淘宝”,就仿佛来到“欢迎来到‘三年促单、五年满减’全球最大品牌卖场活动”的现场。
据说2020年双11红包策划团队是全国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并由葛军、王后雄、薛金星担任顾问,活动竞争激烈、奖励丰厚、最高可获得五元商家无门槛代金券,希望大家今年努力深造,加强学习,来年争创佳绩。
不要懈气嘛,看看那帮盖楼大军,来一起喊出我们的口号“学好数理化,买遍双11都不怕。”
双11,你变了,以前拼的是手速和网速。
现在拼的是手脑结合的综合运算能力。
想想天猫双11的CEO应该是个很伟大的人物吧,真心建议可以参评下一届诺贝尔数学奖。
因为他恁是凭一己之力大大提升了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数学水平。
双11活动有多复杂,这么说吧——心思再复杂的女人,可能都拿它没办法。
什么领劵啊、满减啊、凑单啊、红包啊、邀请好友啊.......
最可恨的是今年还多出来了——付定金。
我的购物经验是当你纠结要不要买一件东西时,先别买,等到过几天忍不住疯狂想买,就不会纠结了。
不信看看你的购物车,那些已经付过定金的商品中,有多少是你现在就想退的。
很多社会评论员在点评现在的年轻人时,造出了一个新词——精致穷。
感同身受。
如果说淘宝致力通过双11推动全民数学的素质是煞费苦心,那么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淘宝购得实惠则是倍感欢欣。
这是毫无疑问双赢,皆大欢喜的好事。
可翻开淘宝app评价,有这么一条差评——垃圾软件,这里面啥都要钱。
一语中的,诚如当下我们或有心或无心打造出的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一方面促使人们或多或少有增加收入的迫切需求,购入大量远远超出满足一个人基本生活的需要的产品。
而另一方面,消费文化把我们用以休闲的时光彻底改变了。
现在考量关系铁不铁就看他有没有给你发过淘宝双11的购物链接、拼多多砍价链接以及盖楼邀请......
熟人打招呼从过去“您吃了吗?”变成“您盖楼了吗?”
其实不光是国内,国外类似双11这样披上消费色彩的节日也不在少数。
最有名的当属“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
“黑色星期五”是美国感恩节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五。自从1952年创建开始,这一天被认为是标志着圣诞购物期的正式开始。
商家会将其视为一年中最重视也最繁忙的一天,他们和早期淘宝一样,开始减价折扣、倾销货品,鼓励消费者尽情购物,美其名曰为圣诞做准备,一般都会掀起一阵采购狂潮。
久而久之,美国的“黑色星期五”甚至成为了美国消费指数、甚至经济线条的一张晴雨表。
如果这一年“黑色星期五”的表现欠佳,大家就会说,今年的经济看来不太好。
不过淘宝更富创意的是,他们发明了——发券。
这显然比之“减免”有效果。
到现在世人只闻双11,哪顾黑色五,就连国外小哥哥、小姐妹纷纷加入了“双11奥数培训班“。
如果说到双11的品牌效应——
我想大概率是把节日与工作日、日常与非日常的界限变得愈发模糊,让生活的主题成:赚钱与消费。
日常我们必须好好工作赚钱,而到了休闲的那一天,我们就去努力消费。
双11另一个显著效应是大幅度提高了我们的工时回报率,让我们的每一个小时都变得非常贵,因为非常希望我们的每一个小时里都能榨出更高的回报。
当然如果榨不出更高的回报,我们就尽可能的去找到性价比高的消费方法,比如:
拉人去盖楼、邀请朋友、预付定金,参加淘宝双11奥数培训班......
总之,为了能够提升我们个体时间的价值,我们便开始喜欢更快速、更直接、更表面的各种消费。
比如:
很多人不喜欢出门吃饭了,多叫外卖,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看书了,开始听书、知识付费,为什么?因为外卖、听书非常快速、方便,又能帮助我们节省时间,节省时间为了什么呢?当然是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而所谓更有价值的事情那可能就是挣钱或者省钱。
淘宝双11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把我们的生活彻底改变了。
淘宝双11一个以品牌消费为主旨的节日,可谁又能说这是不适宜的呢?
或许,这能佐证品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信仰。
都说小朋友好骗。
其实像我们这样的大人,倘若你说付定金、能减免、支持红包、还能领劵,我也会当真。
所谓被骗,不过是没有学好数理化罢了。
作者:谢筱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