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奥林匹克的格言-视点|“劝退”马拉松参赛者,有违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的格言-视点|“劝退”马拉松参赛者,有违奥林匹克精神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8-05 22:23:06
阅读:

日前进行的包头马拉松赛上,一名跑者成为了讨论焦点。作为1.5万名参赛选手中的最后一名,因为跑得慢,遭赛事志愿者轮番“劝退”,更有甚者,还拍抖音“嘲笑”,说“包头首届马拉松赛最后一名,就要坚持走着回去,全市人民都在等着他解封道路”,“我困得睡了一觉,睁眼他还在走”,引来外界不少批评。据网友透露,最终这名参赛者还是未能完赛选择了退出。


有批评意见认为,志愿者的做法缺乏对规则的尊重,既然没到“关门时间”,就没有理由阻止选手比赛。所谓“关门时间”,是马拉松赛事的一项特殊安排。考虑到赛程很长,无限期等待每一位参赛选手完赛不现实。一般来说,马拉松关门时间为6小时,也有更短,或不设关门时间的。有些比赛考虑到参赛者众多,起点出发比较拥挤,会对赛时做适当延长,如北上广举办的马拉松比赛,关门时间均为6小时15分。


在日本,不少马拉松赛事的关门时间设置成更为宽松的7小时,目的是让更多参赛者顺利完赛,体验到长跑的乐趣。由此,举办马拉松赛事带来的种种“不便”,如封路、堵塞交通,也可以通过延长赛时、让更多市民参与比赛分享乐趣的方式来“补偿”。


就算退一步说,塞车也好、堵塞交通也好,这些情况理应是赛事举办方在赛前就应有所考虑,准备好预案的,就算给市政造成负面影响,那也是组织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不能归罪到参赛者头上。就此而言,虽然近年来国内兴起一股“马拉松热”,各个城市纷纷通过举办马拉松赛事来增加举办城市知名度和曝光率,可是就赛事各项服务的专业化水准而言,还相差太远,志愿者甚至是观众的表现,还有需要改善提升的空间。去年底苏州马拉松比赛终点冲刺阶段,志愿者冲上赛道给选手递国旗引发的争议,就是其中一例。


应该说,此次包马“劝退”事件,比起“劝退”本身所代表的不专业,对落后者的“嘲笑”(还上抖音现场直播),更让人寒心。要知道,奥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这一格言所褒奖的,不是形容词的最高级,不是创造了最佳成绩的顶尖高手,而是比较级的“更”——一种强调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的人类精神。在这个意义上,参加马拉松的选手,无论年纪老少、身体状况,或是成绩快慢,都是自我超越的胜利者,是意志力和品格的强者。每一位认真参与马拉松赛事的选手,都值得脱帽致敬,而不是冷嘲热讽。


正因为如此,历年来国内外的诸多马拉松赛事,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不是数字和纪录,而是冲刺终点那一幕幕感人的镜头。2017年伦敦马拉松赛,一名选手在终点线前体力不支,几乎无法站稳,此时另一名选手牺牲自己的成绩,上前搀扶,协助他抵达终点。同年安徽池州的国际马拉松赛,埃塞俄比亚选手蔡涵英尼诗在比赛中为中国安徽籍断臂选手任耀递上一杯水,完成送水后紧接着提速冲刺,最终获得半程马拉松女子组冠军。更不用说1912年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日本选手金栗志藏中途野餐小憩,因未能完成赛程羞愧返国,54年后组委会为风烛残年的他举办特殊仪式,让他冲过当年比赛的终点,被人誉为“史上最长的马拉松”。有这样的选手和比赛组织者,体育才呈现出其应有的人性厚度,让古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光芒泽被万世。


(摘自《南方都市报》,作者 果冻)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