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是儒家的十三经之一,像传为孔子所作,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全书共分18章。
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出自《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这是我们身上的器官,最小的器官,发是毛发,最表层的皮肤,都是由父母所生。来自于父母,就如同父母的财产,就如同父母的身体,怎么敢毁伤?所以真有孝心的人,他一定是自爱、自重的,这是孝道的第一步。
2.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
出自《孝经·谏诤章》。所以当遇到不义的事情,如果是父亲所做,当儿子的不可以不去诤劝力阻;同样如果是君主所做,做臣子的也不可以不直言谏诤。
3.修身慎行,恐辱先也。
出自《孝经·感应章》。修养身心,要做到谨言慎行,这样做是因为害怕自己的过失而使得先人蒙受羞辱。
4.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出自《孝经·天子章》。能够的侍奉父母,然后用这份德行去对待百姓,自然而然会把这种孝行发扬光大。尤其是作为国君,他如果这样做描绘为四海的百姓,做出好的榜样。
5.《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出自《孝经·诸侯章》。《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果一个君主能做到如同站在深渊的边上或者走在薄冰上一样,生怕做错事情,这样行孝,还会有什么过失嗯?
6.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出自《孝经·天子章》。爱自己的父母的人,不敢去讨厌别人。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不敢去怠慢别人。
7.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出自《孝经·卿大夫章》。口没有可选择的话,为什么?因为要说的话古圣先贤都说了,我们不用再去选择了,所说的完完全全跟古圣先贤所说的一模一样,不会节外生枝,所以“口无择言”,口里说的话就不用选择了。“身无择行”,身所做的这些行为也不用选择了,全都是按照礼法而行。所以能够这样做。
8.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出自《孝经·事君章》。在朝廷为官,要想着如何才能竭尽其忠心;退官在家的时候,也要想着如何才能补救君王的过失。
9.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
出自《孝经·卿大夫章》。“法服”就是指过去古圣先王所制定的礼服,这个也就是说要我们守礼。“法言”就是如理如法之言。实在讲,符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道德仁义的这一些话我们才敢说;不符合这些标准,不符合礼法仁义道德的话,我们不敢说。古圣先王的德行我们去效仿,如果跟这些德行相违背的,我们不敢去做。
10.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出自《孝经·开宗明义章》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所有的圣贤教育从这里出生。换句话说,教人必须从教孝开始,做人必须从行孝开始,成圣成贤也就是行孝的圆满而已,这句话是把孝经的总纲领点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