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实现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追求,也是基于尊重差异、宽容差异、理解差异、利用差异的理念。对于价值追求,我们应追求什么?如果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我们应转变什么观念,怎样在行动上实现这种追求。
我们应该追求什么?请看一个教例,课堂上老师讲解知识,过程中偶尔向学生提问,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或给予补充表扬、补充和纠正,然后全班练习。这种教学模式长期使用会有什么结果呢?
1)回答问题的学生,被老师关注,产生了成就感,赢得了其他同学的欣赏,树立了信心。
2)其他同学获得了什么?我不思考没有关系,反正有优秀生会思考,我只要认真听便可。
即使我有自己的想法,老师也未必会相信我,如果我错了,老师和同学还可能会嘲笑我,还是不举手。
优秀的学生就是聪明,而我只是天赋普通的学生,怎样努力也是白费,老师也不关心我。
双重的不公正:首先剥夺大部分学生主动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危害就是学生们长久地被剥夺主动学习的机会后,会不自觉地把这种被剥夺合理化,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授,而不会质疑、批判或主动地思考,伤害了普通学生的积极自我形象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在理念上要达到一个共识,针对课堂教学的模式,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应该追求什么?第一高质化、第二平等化、第三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化。
第二个,如果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我们应该转变什么观念?
1.教学价值观。显性的功能和隐性的价值,包括学习策略、思维品质、学习习惯、兴趣个人文化视野、合作交往能力、品德等等。
2.课堂教学的教学观。教材应该有结构意识、关联意识、转化意识。如果小组合作学习需要一个载体,现在的课时比较零散,可以借助于日本的大单元学习思想。
转变学生观,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既有可能是基础也可能是障碍,有待于提升的对象,以有可能是对待于破解的对象。怎么样在行动上实现这种追求,应该追求以下7个原则:
开放性原则、互动生成原则、主体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区别对待的原则,合作形原则等等。
开放性原则是变革当代中国课堂教学的第一突破口,是课堂呈现生命活力的先决条件。首先要学习任务开放,考察过日本的小学,他们也确实是每个班级都是开放的,可以经常看到几个孩子在某个角落进行探讨和学习,所以给与的空间要足够。组际间的开放,利用可以移动的白板,以小组为单位,他们小组把学习成果和作品贴到白板上,再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资源的开放,孩子们接受知识的方法不同,有些孩子是视觉型的,有的孩子是听觉型的。现在有一些孩子插耳机听音乐、再背单词,他认为这样的效率是非常好的。同时,我们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教学资源。
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是基于每个学生个人充分学习的基础之上,没有个人的充分学习,就谈不上真正有的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的提示是非常具体详细的,也是方法的提示,在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好处,每个孩子都有差异,把自己置身于差异当中,有助于倾听、对比,并促进自己向他人学习,丰富自己,同时使自己与他人交换意见,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培养平等、尊重他人的意识,也有积极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怎么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认同或者是反对。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多学校教学改革过程当中的一个变革,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这种有着优秀品质的小组合作方式的形成不是一次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教师不断的指导,不断的学习探讨,不断的改进反思和教改。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绝不是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可以培养出来的,有的需要2-3年。
(作者:郑晓娇,吉林省教学新秀,长春市的骨干教师,长春市科研型教师,参与长春版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承担校内教科文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