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组建设
①组长的指导与培训。
②组内科代表的使用与培养。
③健全小组的各种评价与评比机制,及时给予赏识与鼓励,
④适时对小组进行必要的调整。
⑤鼓励各小组自主管理,民主制定组纪组规。
⑥倾力打造动车小组(每人都是发动机,推动小组前进),避免传统列车小组((即一个组长带动整个小组)。
⑦建设小组文化。营造浓郁的组内育人氛围,加强小组内成员的凝聚力。
⑧同一个班内各学科教师要求尽量统一,及时评价和鼓励,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
2、学困生不参与合作的问题
(1)创设轻松地环境。减轻学困生的自卑感和压抑感,让他们在积极、民主、安全的环境下展现自我、打开胸怀。
(2)帮助他们制定适度的目标。远期目标很重要,近期目标更重要。帮助他们制定容易实现的目标,使他们相对容易的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自信源于成功,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乐趣的同时更可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3)多 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机会。避免优等生挤占后进生的空间,给他们展示的舞台。
(4)建立帮扶小对子。
(5)从评价标准的制定上为学困生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对后进生有所侧重和倾斜,使他们的点滴表现能通过显性的评价体现出来。
3、培养小组的团队合作习惯
定期培训小组长。充分发挥组长的组织学习、引领示范、检查督促的作用,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组织角色分配,建立连带机制;要想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进入一种“荣辱与共”的境界,就要合理的分配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使小组成员间积极地相互依赖,每个组员都对小组尽心尽责。 因此,要引导小组成员共同协商确立每位成员的角色,并明确责任。比如: 主持人一一负责组织小组进行小组活动和评价;记录员——负 责记录小组的决议和评价的分值,如实的汇报小组的活动状况,处理矛盾;噪音控制员——负责小组活动时的音量及纪律状况;联络员——负 责为小组收发作业。
4、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的教师作用
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到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小组中去,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时给子点拨;同时要从宏观方面调控课堂防止延误课时,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就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促使他们更加踊跃地思考和学习。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示范,让其他的小组成员更加积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