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喜马拉雅FM 中国文学大师课的精品课《莫言陈思和领讲:中国文学大师课》
编辑|宋子杠
喜马拉雅的听众,你好!我是陈思和,今天开讲生命的诞生。
文学为什么讲诞生?
文学与人生为什么要从生命的诞生开始讲起?因为文学就是人学,人的一生所有的活动都可以归纳为生命的运动现象,生老病死固然是生命的自然现象,喜怒哀乐也是生命对外界的反应。人生三大欲望,权力的欲望、物质的欲望和性的欲望,都是来自生命的冲动。所以,人生的道路就是生命百态,人的诞生就是生命的开始,人的死亡也就是生命的结束。而从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的接受这一段距离,就是所谓人生。文学写的就是人生的故事。
人类学它所研究的,一般来说是人的生命诞生以前的事情,比如人类生命起源的问题,那是属于人类学的研究范围。而人的生命结束以后的事情,比如人死了以后,灵魂上天堂还是下地狱,这是宗教关心的范围。而文学它主要关心的就是人的生命诞生以后到死亡以前这个阶段的故事,那就是人生。所以我们要讲对人生百态的理解,也就是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文学与人生的故事就是要从生命讲起。
生命的诞生
文学是怎么来描写生命的诞生的?这个问题看上去好像很容易,其实不然,这是一个很难描写的境界。我们大家都在巴金的《家》里读过瑞珏因为生孩子而死亡;老舍在《骆驼祥子》里也写过虎妞生孩子难产而死,但这两个片段虽然都是文学名著中的名段,可是我们发现了没有?其实作家在这里描写的不是诞辰,而是死亡。那是在控诉社会制度或者愚昧风俗,而不是在歌颂生命的本真。
那么,是哪一位作家真正描写了生命的诞生?依我的看法,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用强烈的生命意识来描写人类生命诞生的作家,是鲁迅。
1922年鲁迅创作了短篇小说《不周山》,是写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但这篇小说首先描写的,不是女娲补天,而是女娲造人。鲁迅非常生动地描写了女娲用泥土创造人的过程,但他的笔墨不是落在造人的泥土上,而是集中描写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那就是弗洛伊德所谓的力比多,是人类强大的性意识把天地日月精华都融合在一起,这才创造了人类的生命,而泥土只是一个造人材料,反而变得微不足道。
那么继鲁迅以后,第二个直接描写人的生命诞生的作家是著名的诗人徐志摩。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介绍的徐志摩的诗《婴儿》。
徐志摩——《婴儿》
《婴儿》不是一首独立的诗,它是通过一组散文诗来象征大时代的新旧交替。1924年,军阀直奉战争弥漫中国大地,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徐志摩对这个恶劣的社会环境非常厌恶,他自己说,那个时候我过的日子简直是一团漆黑。
每天深更半夜他无法入睡,就用手抱着脑袋伏在书桌上受罪,他说他就感到整个时代的沉闷都压到了他的头上,估计就是头痛了。
但是这首诗写得太好了,诗人就是这么逼真地描写了一个女性如何在痛苦中生育自己的婴儿,使《婴儿》这首诗产生了独立的诗歌意象,那就是赞美女性伟大、歌颂生命的诞生。
《婴儿》作为一首独立的诗,篇幅不长。它是分两个部分,每部分的开头都是一句——母亲在她生产的床上受罪。
第一部分是描写母亲生育时经受的巨大痛苦。诗人所用的每个词语,每个比喻,都是非常尖锐的,有时候很刺激,很怪诞,隐隐地联系着生命的极度痛苦。
然而在第二部分,诗人还是重复了一遍“母亲在她生产的床上受罪”,但是接下来具体的描写就不一样了。第二部分还是写产妇的生产过程,还是写痛苦。可是诗人把关注点放到了产妇的精神领域,也就是说第一部分他要表现的是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肉体经受的极度痛苦,而第二部分则描写了她精神的欢悦。
写的真好!如果是一个有过生育经验的女性听众,听了这段散文的朗诵,也许在她的心里,就会浮现出自己身体曾经有过的神秘的经验,生命中的每一个希望都是产生在看似绝望的征候中。有时候我们陷入一个极其痛苦绝望当中,但你要知道希望可能已经不知不觉地隐藏在其中了。
母亲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她既是生命的受难者,同时又是生命的孕育者。
当代作家朱苏进说过一句话,他说:“生命是从母亲的血泊中形成的。”是的,生命是在血泊中形成的。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带着母亲的痛苦,被母亲的血泊飘着送到人间。是母亲的血,把婴儿的生命染成一朵通体艳红的花。
关于主播:
12位一流的中国文学研究学者罕见联手:巴金专家陈思和、鲁迅专家郜元宝、沈从文专家张新颖、科幻文学专家严锋……他们多是复旦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主讲教授,共同构成这部文学课程的核心班底。
10位顶尖作家集体出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活着》作者余华,茅盾文学奖得主王安忆、苏童、张炜,金马奖最佳编剧严歌苓,文化部原部长王蒙……他们将担任你的特别导师,为你讲述自己的作品和人生。
关于喜马拉雅:
中国第一音频平台。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8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