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名人名言 > 学习态度的成语-“学习态度不端正”?孩子的改变,从你的这一句鼓励开始

学习态度的成语-“学习态度不端正”?孩子的改变,从你的这一句鼓励开始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1-18 20:39:36
阅读:

在教育孩子学习态度的问题上,家长们总是招数百出。


有些家长会用光明前程激励孩子,“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在大城市立住脚。才能开豪车住别墅,成为人上人。”


有些家长会用娱乐休闲诱惑孩子,“好好学习,放暑假带你去旅游。只有名次好,北京上海香港随便挑!”


有些家长会用强制性的命令敲打孩子,“好好学习,考试排不进年级前十名,罚你半个月零用钱。”


但是我们有时会发现,无论自己利诱威逼,孩子都不为所动。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学习态度,谈完话后居然还是老样子。




三番五次下来,有的家长便开启了暴怒模式:翅膀长硬了是吗?连爸爸妈妈的话都不听了!这熊孩子是皮痒吗?


其实,孩子的“不听话”,并不一定就是在跟父母作对


对于家长所讲的各种大道理,孩子可能理解了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但是,他们也有可能出于各种自己不能自主的原因不选择这些行为。


这并不是在为孩子的“不听话”找借口,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信念差异

孩子在控制观上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孩子对事物的看法。


①内部归因


心理学家指出,内部归因的孩子,相信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性格影响身边的事。


比如老师告诉同学们,在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中,卷子的测试难度会比平时更加大。一个内部归因的孩子会主动缩减玩耍的时间,增加复习的时间。因为他认为,就算考试的难度加大,只要自己更加用心去复习,也能获得一个相对更好的成绩。


内部归因的孩子认为,自己对身边发生的事有控制能力。也就是说他们更倾向于:只要自己做出行动,就能让事情往自己心中期望的方向发展。




②外部归因


外部归因的孩子,相信他们身上的事取决于运气或他人。


比如还是上面那个,期中考试难度增加的例子。一个外部归因的孩子在听说考试难度加大之后,他可能会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不能改变卷子难度的,所以选择了和平时一样的复习策略。就算到时候真的考砸了,也是卷子难度的问题,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外部归因的孩子认为,自己对身边发生的事没有控制能力。也就是说他们更倾向于:事情的成功与否,不是自己能决定的。




二、胜任感知

胜任感知,指的是孩子对自己能否完成一件事情的自我评估。有3个因素会影响孩子的胜任感知:


①个体经验


孩子想要判断自己能否完成一件事情,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根据过去经验来推理。


比如说,孩子想要估计自己在期末考试中的数学成绩能否达到90分以上。孩子根据自己前几次摸底考试的成绩“90”、“83”、“86”估计,“唉,我在期末考试中的数学成绩很有可能在90分以下了”。


如果我们想要提高孩子的胜任感知,可以想办法帮助孩子增加积极体验。比如说,我们可以在孩子评估的时候,鼓励孩子,“我记得你们老师有说,这几次摸底考试的卷子确实偏难。你平时的数学成绩都超过了90分,相信期末考试你也可以。”




②间接观察


孩子可以根据间接观察他人行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然后再自己尝试,或者预测自己尝试的可能后果。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力量会强化,或者减弱孩子的学习动机


比如孩子观察到班上有一个成绩很好,外号“天才”的学生。这个学生的特点是,平时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并不算多,但总能在考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孩子觉得,“‘天才’总是轻轻松松就能考到好成绩,如果我想考得和他一样好,太难了。”


作为家长的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去观察一些通过决心和努力克服困难的事例。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你看呀,你们班上的转校生在两个月前刚来的时候,落下了许多课程。虽然他没有‘天才’那么聪明,可是他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面。这次考试,他的成绩就进步特别大呢。”




③说服


孩子对自己的评估,可能会因为他人的说服而形成或着改变。不过,如果孩子接受到的反馈是强制性的命令,会让孩子倍感压力。如果孩子接受到的反馈是甜蜜的谎言,也只会让孩子在谎言破灭时更加难过。


比如孩子自认为,自己平时是个成绩尚可的学生。但是在期中考试中,孩子的成绩比以前退步了许多,只拿了个“75”。孩子觉得很沮丧,“老师说,这次期中考试的试题不难,不能拿到80分以上的学生都是‘扶不起的阿斗’。我们班只有五个同学没有80分。”


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可以对孩子谆谆善诱,引导孩子去联想未来积极可能性的一面,“没有人会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是‘阿斗’。更何况,你平时成绩本来就不错。你想想这一个月来,你是不是一回家就先拿起手机玩游戏了?要写作业时,总是舍不得游戏而马虎地敷衍应付。如果你能做到写完作业再去玩游戏,或许就会慢慢回到以前的好状态了。”


总结

作为孩子监护人的家长,我们很难说服自己只在乎孩子的快乐与否,而不去看重孩子的功课学业。于是我们自然也少不了,整天在孩子的耳朵旁边念叨学习的重要性。


对孩子来说,家长的大道理说多了,自己的耳朵也早已听得生茧了。可是它们对孩子的帮助总是不如家长们期待的那么大,有时甚至还起了反作用。


与其常年一成不变地念叨,我们不如尝试去寻求,可能对孩子更有帮助的鼓励方式。


第一,外部归因的孩子认为,自己再努力,事情该怎样还是怎样。内部归因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事情的发展。


如果孩子倾向于外部归因,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事例提醒他,虽然成事在天,但是谋事在人的道理。提高孩子对自我决定程度的感受,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动机。




第二,孩子通过自己过去的经验、观察别人的经验,以及从别人的说服,去估计自己是否有能力做成一件事情。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孩子的积极体验、引导孩子观察好榜样,以及谆谆善诱的方法,改变孩子对自己能否完成一件事情的信念。当孩子拥有了认为自己能够做成一件事情的信念,这时他收获的不仅是学习的动力,还有坚毅的品质。




形成内部归因的感知和拥有更有益自己的胜任感知,不仅对孩子现在的学习大有帮助。它们还会是孩子将来,追求工作卓越和美好生活生活的动力加油站。


而孩子的改变,或许就从你的这一句鼓励开始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