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又叫“楹联”、“对子”。关于对联常识,最基本的恐怕要数怎样区分上下联了,特别是到了春节的时候,如果谁家的春联上下联都贴颠倒了,会被别人笑话一年不说,再被人贴上这家人“没文化”的标签,想想都是一件很丢脸和可怕的事吧。
在解放前,普通百姓因为上不起学,家里没人识字,到了春节贴春联和“春贴”时,就经常闹出笑话,把春联的上下联贴颠倒了,这还算轻的; 有的甚至把“黑猪满圈”、“槽头兴旺”贴到了堂屋里,这不仅被人笑话,而且全家人都会因此觉得蒙羞。
如今人们生活在新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学识字,通过努力都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再也不会有把“黑猪满圈”贴到堂屋的糗事了,但是,由于对联常识的缺乏,把春联的上下联贴颠倒的事,还是每年都时有发生的。这就涉及到了人们对“楹联”常识的认知程度问题。
关于对联的基本常识,我在以前的文章和“微头条”做过一些介绍和大家共享,但是我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看得到,所以呢,我只能尽我所能,尽可能多的做更全面的表述和普及,但愿和大家在这方面有更多的缘份和接触,期待我们的共同提高和进步。
一、关于“对”和“联”的概念区分与联系
1、 对,指的是“对应”和“应对”
对应,即联句中关键位置的字,平仄音韵的对应,平对仄,仄对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二 四 六分明”,“一三五不论”说的是非关键位置的字,是为了灵活和变通。
如:庭有余香,谢草郑兰燕桂树
平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家无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章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应对,即联句中物象的相对,如“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物 象取用的前提,要照顾到物象名称的平仄,这里的天对地,同时也是平对仄,雨对风同时,也是仄对平。也就是说,物象的取用和平仄的对应,是要同时兼顾,共生共存的关系。
2、联,指的是一副对联,上下两句语义和意境上的关联,联系。即在“对”的基础上,上下联内容表达为同一主题服务,不能割裂,不能自说自话“两层皮”,要通过语言的甄选,罗列 组织、架构,把上下联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对,只是属于技术层面的方法;联,才是赋予作品灵魂的思维;就是上下联的内容要相关、照应、呼应、贯通。把方法和思维,二者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完成的作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联!
二、对联的规则和禁忌
如今的人们越来越喜欢对联了,这是一件好事。
每天打开电脑或手机,登录《今日头条》,各种征联、求下联、求上联等等,与对联相关的内容扑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在“微头条”和“悟空问答”里,更是异彩纷呈,老联新对、诗句对、摘句对、个人原创等各种形式的对联征集都有。透过这一派繁荣景象看来,这里每天的对联,比每一年的春节那天,家家户户贴的春联还要多。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人参与对联、这么多的对联“作品”,反映了怎样的一种存在呢?这些参与者来自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人都有,队伍之大,人数之多是旷古未有的。这里有各种“学者”、“某坛叫兽”、甚至有前段时间,在擂台被狂虐的“太极大师上雨下田”
参与者如此众多,同时决定了“作品”的量大,也只是数量大而已。大家都玩对联,我为何不能玩一下呢,这样的人都是抱着娱乐一下的态度,是否认真对待,看他的对联就知道。
对联被这样过度的追捧,大有盛况空前之势。大家还是注意一下规则为好,一是免得耽误后学;二是为了自己的脸面,为何这么说呢?为了避免将来的对联英才耻笑我们呗。
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我在此把以前文章里的部分内容再大家共享一下:
对联的基本规则:1)、对联的上下联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为达到某种效果,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的现象之 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能多也不能少。2)、音韵上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惯例是「仄起平落」,即上联句末尾字用仄声,下联 句末尾字用平声。基本格式是: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3)、相同位置的字或词,必须要【实对实,虚对虚】,古人讲的是字义相对,现在人讲词性相 对,这是有区别的,根据个人修养和领悟,各从其类就好,总之不能乱对而无章法上的联系。4)、上下联要联义衔接、内容相关,主题统一,意境协调,含义贯通。2、对联的一些禁忌:一忌合掌;二忌重复;三忌失对;四忌失替;五忌乱脚;六忌三仄尾,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对句没能超过出句的境界格调。 九忌初学用冷僻的字词和典故典。
三、对联的技巧
对联有技巧么?答案是肯定的,然而技巧并不等于捷径。一味地追求捷径,这样的态度本身就是不可取的,抱有这种态度的读者,此时可以移驾别处了,别耽误了您的宝贵时间。
对联技巧的学习,主要是学习前人的经验,化用到自己的实践当中,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古人的方法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1、借鉴律诗中的对法
这是最直观,也是最有效的。因为律诗,特别是近体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格律诗,其中的对仗方式,不仅在音韵上是严谨工整的,而且在内容上是相关性最强的,即对仗的两个分句的内在联系非常之紧密。
1)、妥贴工整的对应:如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中的“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全无出奇求新,尽是稳妥的自然之美。
2)、彼此对照的关联:如毛主席《到韶山》中的承句:“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一面说革命势力的奋进昂扬,一面说反动势力的黑暗压制;两厢对照分明,显而易见。
3)、半虚半实的呼应应:如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中的“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以燕雀的实有,对旌旗上绣画的龙蛇,以此启发读者的想象,显得灵动而工整。
4)、前后呼应的对照:如:李商隐著名的那首《无题》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诗中的这一颔联,把身心的呼应,摹写到了极致,再无出其右者。
5)、对中有对的叠加契合:如杜甫《涪城县香积寺官阁》中的“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这里的院与廊,凫与鹭都是在本句中就是相对的,前后分句的组合,促成了对仗的叠加,诗圣的对仗工夫由此可见一斑啊
在格律诗中这样工整而又多变的对应技巧还有很多,特别是每一首是颔联和颈联(即承句和转句)当中,对于我们学习对联的人来说,这里有无尽的养分。
一副完整的对联,和格律诗中的颈联或颔联的对仗,又有什么区别呢
对联是通过上联和下联,也可以叫做出句和对句,来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上下两部分的分别表达。
格律诗中的对仗,如颔联的对仗,是通过前后两个分句,来实现这首诗的部分功能和表达,颔联 又叫格律诗的承句,就是为了实现“承”的功能,承接的是起句,与起句还要连贯,还要对起句 进行扩充和延伸。
2、借鉴词中的应对之法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词虽然形式上大多是长短句,但是,词中工整精美的对句也是随处可见的。词中的对句,虽然不像格律诗中那么的明显,甚至有些是“隐藏”在词句当中的,但是,只要我们仔细的分析、研读,也能找到熠熠发光的金句。
1)、词中明显的对句
这样的情况是比较明显的,我们根据平仄和物象就可以看出来。
三言对:“花弄月,竹摇风。”《江城子》(宋·刘过)
四言对:“翠叶藏莺,朱帘隔燕”《踏莎行 其五》(宋·晏殊)
五言对:“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促拍满路花》(唐·吕岩)
六言对:“冠剑不随君去,江河还共恩深。”《何满子》(唐末宋初·孙光宪)
七言对:“晓雾低迷随古渡,暮云黯淡傍河桥。”《春风袅娜 隋堤烟柳》(清·汤莱)
注意:词中的对句的前后顺序,与对联、格律诗的顺序是不尽相同的。不能以句尾字的平仄来要求前后上下。
2)、词中的“领对”
要说领对,首先得弄清这个领是咋回事这里所说的“领”,即词中的领格字,简称"领字",是词句中的某个单独使用不能构成实意,必须带动下文才能组成完整意义的词,多为单字词,也有的词牌中,会出现二字领、三字领等情况,这里暂不细说。今天主要说领对,即领字后面引领带动的对句。
一字领三字的对句:如:“对/宿烟收,春禽静”《大酺 越调春雨》(宋·周邦彦)句中 的“对”字是领字 ,“宿烟收,春禽静”是对句,下面的领对也是这样的情况
一字领四字的对句:“似/云收楚峡 雨散巫阳”《意难忘 》 苏轼
“爱/停歌驻拍,劝酒持觞”《意难忘 中吕美咏》(宋·周邦彦)
一字领五字的对句:“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黄莺儿》(宋·柳永)
一字领六字的对句:“有/翩若惊鸿体态,暮为行雨标格”《多丽》(宋·聂冠卿)
一字领八字的对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沁园春·雪》(毛泽东)
这样的一字领对,要和两字的领对加以区分,不要混淆
二字领四字的对句:“望处/旷野沈沈 暮云黯黯”《安公子》(柳永)
二字领六字的对句:“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拜星月慢·高平秋思》(宋·周邦彦)
综上所述,只是关于格律诗和词作中的一些对句的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这些我们大致可以看出诗中的对仗精确缜密,沉郁顿挫;词中的对句柔情隽永,清丽婉约。这些都是由诗或词的自身特点决定的,我们在对联的应用中,都可以拿来借鉴,化为己用。在意境方面或以宏阔对雄浑;或以典雅对明丽;以精微对粗狂,以外延对内求,以自然对雕琢,以古朴对新颖等等应对方式,全在于丰富积累广泛学习基础上的灵活运用和把握。正如古人所说的“文无定法,大体须有”,所以对联的基本规则是不可触碰的“红线”,也是底线。各种应对的方法,是根据个体差异的不同表现,也是“百花齐放”的必要前提。
遵守规则,提高技能。这才是我们对传统的尊重和对新知的追求所在。
欢迎各位同道方家赐玉,谢谢大家!
喜欢老芦作品的朋友可以关注私聊,老芦非常愿意和大家交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