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云水(状元修炼手册主笔)
古人云,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学习之初,要有脚踏实地之精神,运用最简单、乃至最笨拙的方法,努力向前。学习行动自身,最为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会产生学习方法,并可以逐渐吸收更好的学习方法。这是从自我探索的角度而言的。从教师和家长的角度,则应该在第一时间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最好是在幼儿园时期就初步完成,小学时期基本完成。本文探讨的学习方法,核心在于学生自身,即使是教师和家长发挥作用,也主要是帮助孩子树立发挥自身作用的方法模式。所以,本文探讨的是“自主型”学习方法。
在目前学校教育的背景下,应试是学生首先要面对的事情。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应试,但又首先要面对应试。所以,本文探讨学习方法,也从两个角度出发:应对考试与超越考试。
一、如何考取好成绩
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总体而言是客观、公正的。自古以来,作为学生,就要直面考试,并且争取考出好成绩。
(一)端正态度
首先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为了什么而读书,是决定学习成就的一个原动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总理少年时代的豪言壮语、起心动念。为父母而读书,是现代很多孩子的心理现状。有些父母对孩子成绩的看重,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甚至以学习成绩,作为对孩子施加赏罚的依据。以学习成绩进步与零用钱挂钩,是最愚蠢的做法之一。正确的学习态度,是自觉主动地学习。学习的目的,自其小者而言之,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自其大者而言之,是为了苍生社稷。如此,才会自觉、主动、快乐地学习。
(二)无限超前
自主与超前,是一对孪生兄弟。自主,是学习的方式。超前,是学习的节奏。自主,是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真正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自己能看懂的自己看,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暂时放下,继续向前学习,回过头来就懂了。不轻易就具体知识和问题,请教任何人。超前,是指要努力自主学习老师没有教过的内容。按照自己的节奏,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不断推进。平时也尽量排出多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向前推进,并善于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均匀用功,加快进度。
《孙子·虚实篇》云:“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做一切事情,要取得成功,都要争取占据主动性。学习也是如此。当今学生的现状,普遍是为学校和家长布置的各种任务而疲于奔命。学校布置大量的作业,家长报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占据了孩子大多数的闲暇。孩子们自主的空间太少,闲暇太宝贵。好不容易有点闲暇,又被电子游戏所占据。
第一重要的事情,是从被动接受、疲于奔命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教师、家长也要积极配合。教师给孩子布置的作业要少而精,家长要给孩子少报一些班,多留一些时间给孩子自由支配。家长要监督孩子将闲暇怎么安排,引导孩子热爱自然、热爱锻炼、善于休息,善于自主学习。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更要有自主意识,提高写作业的效率,不拖延,适当拒绝参加家长报的各种班,争取更多的闲暇,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与自主学习相应的,是超前意识。目前学校教育的现状是,大多数孩子被老师拖着走,光老师还拖不动,老师还要求家长一起拖。家长也疲于应付。很多家长和学生,骨子里全是补课的观念,总觉得有老师教都学不好,如何自学?过去的知识都没学好,如何学未来的知识?这个观念,导致孩子们始终在弥补过去的不足,而不是积极地开创未来。总是在消极、被动地复习,而不是以攻代守,在前进的过程中复习。正确的学习模式是,勇于自主地超前学习。当然,不是不要复习,不要巩固,而是不能总是复习,总是巩固。
(三)并行不悖
概括起来,理想的学习模式是,学校教育与自我学习双管齐下,并行不悖。这两者,任何时候都可以相互补充。这两条线索,究竟该以何者为主,因人而异。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以学校线索为主,自我线索为辅,是合适的。对于主动性、超前性、自学能力强的人而言,应该以自我线索为主,学校线索为辅。
在任何阶段,都可以启动自我线索,当然,越早启动越好。自我线索,也不是一味地超前。自主和超前,虽然是一对孪生兄弟,但它们毕竟是不同的概念。自主,是相对于依赖而言的。超前,是相对于滞后而言的。自主,强调的是有自己的线索。超前,强调的是有进取意识。学校的线索中,也需要超前意识。自我线索中,也需要复习巩固。
举例而言,高三期间,学校线索基本进入复习阶段,个人线索也主要是巩固和复习了。此时,学校线索中也要有超前意识,举例来说,如果老师安排未来每个月复习一个单元,超前意识就表现在从现在就花一部分时间开始提前复习后面的单元。如此,等老师带领大家想在复习到这个环节的时候,因为提前做了准备,就能游刃有余。高三环节的自我线索,与之前的不一样。考虑到高考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分界线,在自我线索学完小学、初中、高中所有课程之前,应该努力向前,力争提前把这些内容学习一遍。完成这些内容之后,特别超前的学生,可以提前参加高考。一般情况下,还是正常参加高考。如此,就应该将自我线索的重点,放在巩固和提高方面。当然,适当的超前,也是有必要的,提前自学大学的课程,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内容。尤其是如语文、英语等文科类课程,提前涉猎大学内容,占有很大优势。但面对高考的现实,靠单纯的超前,是难以取得顶尖成绩的。要考出好成绩,除了要学习教材,还要在做题中实践、检验,并通过反复的纠正错误得以提高。
(四)把握根源
关于学习教材和做题的关系,历来就有不同的意见。真正的高手,是不会忽略教材的,一定不能受”教材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学好教材,就是把握根源。当然,学好教材,不局限于只看课本。还可以包括教学大纲、教辅资料。学生看教辅资料,也是可以的,这是从教师的视角看待学习,也属于占据主动。到底要不要做题?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我们反对盲目的题海战术。尤其是还没有透彻掌握教材的情况下,不要以做题为主。教材和做题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孙中山先生认为“知难行易”。这种观念,放在学习上,是很贴切的。不掌握教材,就不要去做题。深度掌握教材之后,就应该以做题为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己。做题首先要重视基础题,在此基础上再去攻克难题。要特别重视自己做错的题,争取做到举一反三,不贰过。简单、重复的题目,不要做太多。越到后面,做题越要有针对性。
(五)优化记忆
记忆力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基本功,正如武术最重要的基本功是力量素质一样。最可靠的优化记忆力的途径,就是踏踏实实下苦功夫、笨功夫,积累既久,熟能生巧,记忆力自然得以提高。当然,具体的记忆过程中,要先理解,后记忆。但少数情况下,先记忆后理解也是可以的,如少儿学习国学经典。在基本功扎实的前提下,适当接受一些记忆方法训练,是可以的。不可本末倒置,一味追求记忆术,却不肯下苦功夫。
提高记忆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多用左手。多用左手可以开发右脑,右脑是主管记忆力的。比如,可以学用左手写字,包括写毛笔字。日常生活中,可以学会左右开弓,平衡运用双手做各种动作,比如打篮球,左手也可以投篮。
具体知识的记忆过程中,要注重及时巩固。战略上的超前,与战术上的及时巩固,是圆融的。每日睡前,可以回忆当天所学知识之大概,次日起床后,可以回忆前一日所学知识之核心内容。若有遗忘,及时巩固补充。经过一早一晚的回忆,基础知识的记忆会更加牢固和持久。此外,每隔一段时间,也还要复习回顾,确保在遗忘之前全部熟悉。
(六)训练思维
理解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其中,最为基础的,就是善于自我总结,有大局观。将所学知识,从提纲目录开始做起,循序展开。熟悉教材目录,熟悉教学大纲,甚至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是非常占优势的。此外,还可以经常做一些智力活动,比如对唱山歌,对对子,成语接龙、词语接龙、猜谜语等。
亲近自然、了解社会、开阔视野、体育锻炼,都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人的身心,是一个整体。身体变好了,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提高。人的生命活动,是一个整体。生活能力变强了,生活智慧变高了,学习能力也能增强。所以,孩子们一定要适当做家务,要适当接触社会和自然,要有适当的文艺、体育活动,这些都是益智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去接触一些思维能力训练的方法,就能够事半功倍。不注重基础,盲目追求思维提高,是难以真正掌握和灵活运用的。
思维能力提高之后,要在具体实践中检验自己。要专门找难题来考验自己,要喜欢深入钻研,独立思考,不到万不得已,不看参考答案,不向人请教。当然,应该在掌握了基础之后,适当运用时间去做难题。切不可陷入难题拔不出来,徒然浪费时间精力。学习上遇到拦路虎,要有钻研精神和进取精神,但也要顾全大局,不可在拦路虎上耗费太多时间。深入思考之后捉摸不透,可先绕过,继续前行,将来回过头来,或许就一目了然了。最终是要找到答案的,但不可不经思考和努力,就急于去找现成的答案。
(七)均匀用功
学贵有恒。古人云:“贵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 十日寒。 ”要早早就树立正确的目标,提前规划,均匀用功。 切忌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平素,要珍惜时间,考前,要学会放松。 珍惜时间,也要劳逸结合。 学会放松,也不可变得懈怠。 一切遵循中道。 合理安排学习、生活、休息、娱乐、锻炼的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学习习惯。
周末和节假日、寒暑假,是均匀用功和超前学习的良机。该有的休息和放松也要有,但自主学习还是要持续进行。当今社会,许多学生的闲暇时间,多半被各类辅导班、特长班所占据,孩子们始终在被各种各样的人灌输着知识和技能,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自我消化和升华。学习类的辅导班,要尽可能少参加。特长类的辅导班,也要适度参加。特长本是锦上添花的,不可变得为花丢锦。
(八)交流分享
古来的顶级优秀生,都有强烈的分享精神,有“法布施”的胸怀,此亦是状元胸襟。同学之间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同道关系。学习好的同学,适度地跟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方法,有利于自己的学习更好。自古教学相长,交流分享的过程,也是自己总结提高的过程。
二超越考试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一)相得益彰
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一)相得益彰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考试是学习的检验,应试是教育的环节。功夫在试外,一切领域皆然。考试之外的天地更加广阔,学习之余,当适度地积极迈向。学习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力所能及的话还应该分担一部分家务。亲近自然,热爱大自然,从电子产品的空间走出来,不受电子产品奴役,多做户外活动。户外活动要注意安全,保护环境,敬畏生命。还可以适度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在行善积德的实践中,养浩然之气。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培养慈悲心、正义感,可以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反应能力,提高思维能力。这些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有直接的帮助。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什么事情都家长包办,这样的学习模式是有害的。真正的学霸,是全面发展的。或者说,如果没有全面的发展,单纯的会考试,价值是不大的。考试只是人生的一个环节,而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二)纵横驰骋
善于学习的人,随时随地,无处不学,逢人即师,逢事即书。无论老幼,都有可学之处。老人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多听老人讲话,有利于汲取人生智慧。喜欢跟老人相处的孩子,思想上比较成熟,品德上比较端庄。对老人,要发自内心地爱戴和尊重。尤其是对家中长辈,要由衷地孝敬。这也是把握根源。知己所从来,满怀感恩之心。并于事情上磨砺自己。凡事不急不躁,从容应对。如此,可谓无所不学,无时不学。融会贯通,必当受益。
(三)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是学习兴趣,也可以是学习之外的兴趣。对某些科目有兴趣,可以着力培养。培养学习兴趣的前提,是大体上能够全面发展,不要偏科。这是战略大局观。除了极少数天才,严重偏科也不失其为天才,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要追求平衡发展。学习之外的兴趣,必须是健康的、阳光的。不可培养阴暗的、消极的兴趣。不可沉迷于电子游戏。不可沉溺于虚妄的事情。不可有损害身心健康的兴趣。
(四)勇于创新
学生时代,就要开始有创新的精神。可以开始发明创造,哪怕是在生活中发现非常微小的创新余地,也都要积极地、深入地研究下去。要有经世致用的精神,致力于减轻人间的疾苦。凡是有利于人类福祉的事情,都值得去深入思考和研究。当然,学习本身,也要有创新精神。学术研究,就更需要创新精神了。高等教育阶段,一定要有学术意识,敢于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提出正确、合理的创新观念,而不囿于学术界的成见。
(五)读写结合
学习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从中小学阶段起,就要坚持读写结合。学习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学习的延伸。写作,可以开拓思维,提升语言组织能力,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写作要有感而发,不可无病呻吟。中小学阶段,阅历有限,难有太多的感想感慨,写作多为练习,但也不可只是单纯的练习。正式的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平素,可以坚持写诗、对对联、并将精品保留存底。前进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曲折,早期的作品可能会比较幼稚,但只要持之以恒,必能取得成就。
高等教育阶段的写作,要考虑学术价值,或文学价值,或社会价值,或生活实用价值。要多学习,多参加社会实践,深入了解社会。北京大学有一个研究生,与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是忘年之交。两人时常在北大校园相遇,共同漫步。有一次,季老很久没看到这个研究生了,就去他宿舍找他。见面之后,季老问他:“这段时间在忙什么呢?怎么不见你出来散步啦?”研究生道:“在写论文呢,写不出来。”季老笑道:“水喝得足够多,尿自然就有了。”这句幽默的话语,形象地比喻了学习和写作的关系。
(六)知行并进
学习的终极目的,是运用于现实生活。学习为生活服务,而不是生活为学习服务。学习只是途径,生活才是目的。知行合一,是学习的目标。比如学了思想品德,就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品德。学了《弟子规》、《孝经》,就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做到孝敬父母长辈、尊敬师长。如果只会背诵而不能理解,或者虽能理解而不能践行,那是非常不够的。教育的过程,也应该结合现代青少年的生活实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论语·学而》载:“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在子夏看来,一个人如果在品行上能够达到上述要求,即使他自己谦让说自己没有学好,事实上他就已经学得很好了。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并不是所有的理论研究者,都要去参加实际工作。但所有的理论研究者,都不应该闭门造车。如果只是在象牙塔里凭自己的想象和书本上现有的知识去创作新的理论和知识体系,这种创造很容易流于空洞。一切研究,都应该结合实际需要来进行。尤其是应用研究,更应该深入了解现实的工作领域。
(七)有所取舍
学习要有所取舍,有所学,有所不学。基础教育阶段,应该追求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各门功课要齐头并进。这个阶段的取舍,主要体现在课外学习方面。兴趣特长的培养,要有所取舍,课外知识的补充,也要有所选择。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过于泛滥地浅尝辄止,不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到底应该学习什么、补充什么,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学习的状况来进行选择。还要把握根源,多从事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品德培养的活动,多学习这方面的课外知识。
(八)志存高远
求学者,先须立志。立志当存高远,不可只为小家小我而读书。读书的目的明确了,志向高远了,才有持续的学习动力。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也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是一场超级漫长的马拉松比赛。尽管不要以比赛、竞争的意识去学习,但可以以马拉松比赛去理解学习之道。一开始冲在最前面的,往往不是最后的成功者。持续地、均匀地用功,后劲充足,才是最可贵的。作为家长,也不可过于短视。不可过于在意一时的成绩好坏。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管理好学习的过程,是最重要的。打好了这些基础,学习成绩的提高,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特别声明:本文为状元修炼手册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状元修炼手册”。
如未经授权转载,将举报,并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