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咱们讲到伊尹的母亲在夜里,把伊尹生在了空桑树里,第二天还没有大亮,有一个采桑叶的侁氏女子,来到大空桑树下采桑叶,只见她拿着钩子,着篮子,腰里系着围裙,正在够桑叶,忽然听到有婴儿的啼哭声,她就四下寻找,结果往树洞里一看,见一个血胞顽童正在哇哇啼哭,小孩的母亲已经死去了,脐带还没挣断哩,这个女子就钻进树洞里,解下围裙包住婴儿回家了。这个年轻小媳妇,她丈夫是个有名的厨师,小两口正好还没孩子,就当成亲生精心抚养,因为这一家姓伊。又起了个名字叫伊尹。
伊尹长到十五、六岁,因家里穷,上不起学,就跟着养父学厨师,谁家有个喜忧大典,红白喜事哩,跟着学做菜。到了青壮年时代,伊尹也成了一个很有名的厨师。后来光靠给人家当厨师不中呀,不能养家糊口,这时伊尹也成家了,有孩子老婆了,于是就到空桑西边十多里地的有莘国郊区给人家种地。古时的有莘国就是现在的莘口村,属开封县仇楼乡管辖。因为伊尹在莘口种过几年地,后来当了大官,这个村曾经叫过“官庄”。伊尹虽说是奴隶出身,但天资聪明。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乘舟从日月旁经过的情景。唐朝诗仙李白有诗为证:“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说明伊尹从青年时代就立下了凌云志。历来伟人从小就有鸿鹄之志,例如:毛泽东在1910年17岁时写的《七绝·呈父亲》诗词是:“孩子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周恩来12岁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屈原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言,宁愿扑江死,决不变气节。李白在少儿时学习不用功,经常逃学,甚至有时辍学跑到小河边玩,见一个老妇人在磨一根铁杵,李白问:“你么大年纪磨它干啥?”,老婆说:“我要磨一根绣花针。”李白说:“这啥时候能磨成啊?”老婆说:“功到自然成。”李白受到了启发,打消辍学的念头,发奋读书。可是由于平时不用功,一下还学不会。皱着眉头拿着笔杆伏在书案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梦见笔头生花。醒来后就在笔头上画了一朵花,从此才华横溢,这个典故是“生花之笔”形容文才好,写作水平高。据传说,有一天,伊尹正在田里锄地,忽然刮来一阵旋风,旋来一本书,上面尽讲的是尧舜之道,治国安邦之理,伊尹开始看不懂,就请教别人,他一学就会,过目不忘,后来有莘国国君要举行盛大庆典,要找很多有名的厨师来做饭,经人介绍伊尹也被选拔去了。伊尹是个精明能干,不怕吃苦的人,还有知识,慢慢得到了有莘国公主的器重。公主就请伊尹当她的老师,伊尹诲人不倦,百问不烦,公主经常在她父王面前夸奖伊尹,国王认为伊尹很有用,就把他留在宫里专业当公主的老师,不让他做饭了。伊尹利用这个机会,学习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学到了自己原来不懂的东西。
这时,夏朝一个分封的诸侯国—商国,国王叫成汤,也叫商汤,是个贤德的君主,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光想找个有才能的人辅佐他。商汤一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个身背案板、手托大鼎的人看着他笑。梦醒了,汤王想:“梦里这个人很可能是个厨师,因为他背个切菜的案板,鼎也是做饭用的。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将来辅佐我成就大业的人。这个人是谁呢?他在哪里呢?”第二天,大臣务光给商汤说:“我听说有莘国有个叫伊尹的厨师,很有才能,不如把他请来保你”。这就是务光推荐伊尹,务光也是历史上一个真实人物,如果没有务光的推荐,伊尹就不可能见到商汤,更不可成为一代名相。所以说务光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是慧眼识英雄,可以说务光是相千里马的伯乐。他比伊尹资格还要老,在伊尹还是奴隶的时候,务光已是商汤的重臣了,不然的话,商汤也不会采纳他的建议。汤王一听十分高兴,就派使臣带着贵重的礼物去有莘国请伊尹,接见的是有莘国官员,伊尹没资格会见,于是一连请了三次都没请来。最后商汤亲自坐着马车去请,走到半路,赶车的把式是彭氏的儿子,他说:“你身为国王怎么能亲自去请一个乡村野夫呢?不如派人把他抓来算了”。汤王一听很生气,说:“这里面深奥的道理你怎么能懂啊?你不让我去见他,简直是把我往火坑里推。”商汤越说越生气,一恼把彭氏的儿子推下马车,自己扬鞭赶车而去,有莘国王接见了商汤,伊尹更没资格参加会见,所以伊尹还是去不了商国。不遇成汤三使聘,怀抱经论学左徒。到了三国时期,刘备也效仿商汤求贤的做法:三请诸葛亮。《封神演义》中有诗曰:“君不见耕莘野夫,乐道尧舜与犁锄。”伊尹听说了这件事,很受感动,知道汤王是个仁德君主,也想去辅保他,可是有莘国君不同意,认为留下伊尹很有用。商汤求贤若渴,最后他想出了一个两全齐美的好办法。就是派人到有莘国提亲,说要娶公主有侁氏做妃子,有莘国君知道商汤是个开明君王,将来必成大器,就答应了这门亲事。商汤又派人暗暗通知伊尹,叫他在公主出嫁的那天,打扮成陪嫁的奴仆,混进迎亲队伍一同去了商国。因为伊尹是个烹调高手,就被分派到御膳房里给汤王做饭。有一天伊尹用一只大雁做了一个羹,叫“鹄鸟羹”。商汤喝了觉得味道特别鲜美,于是宣伊尹进见,伊尹背着一个切菜的案板,手里托着一个鼎,笑哈哈地走来,商汤一看,一惊:这不是我梦中之吗?就问伊尹:“你是用什么原料、什么方法做出这样好喝的羹?”(羹:就是汤)。常言说:“厨师的汤,戏子的腔。厨师全靠一个好汤出名,演员全靠一个好嗓子出名。伊尹就以做菜羹之理,讲出了治国安邦之道。《四书五经》上记载:“伊尹以味说汤,至于王道”。
伊尹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火候最重要,水质最关键,五味要调全。爆炒好比攻城池,慢炖犹如治家邦。作料好比文武将,厨师如同一国王,用得恰当味道美,用不恰当如糟糠。爆炒要用武火,慢炖要用文火,鼎中九沸九变,微妙微肖,其中的奥妙用语言是难以表达的,熟而不烂,肥而不腻,酸而不苦,咸而不涩,味道要调到恰到好处。这就是伊尹首创的“五味调和”与“火侯论”。就像夺天下和治天下也不能只用一种方法,管理奴隶主和奴隶也不能只用一种制度。奴隶也是人,不能像对待牲畜一样去对待他们,奴隶主死了,不要用活奴隶陪葬,这样既缓和了阶级矛盾,也扩大了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稳定和发展,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也要适合国情,恰到好处。”只说的商汤心服口服,连连点头称是。商汤问:“国家不安定,贼寇猖獗,是君的不是,还是民的不是?”伊尹回答说:“非其君不是,非其民不是,治则进,乱则退。”意思是:天下不安定,不是君王的不对,也不是黎民的不对,而是国家治理好啦,就安定,就前进;国家没有治理好,就会混乱,就会倒退。商汤又问:“天下何以太平?”伊尹回答说:“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这又类似三国时期的“隆中对”)。后来到宋朝岳飞也曾引用了这句话。现在杭州岳飞庙里最后一进院,墙上倚着一块石碑,刻着这句话。
商汤和伊尹二人一见如故,真有相见恨晚之感觉。商汤连声说:“知己,知己,山中石多真玉少,世上人稠知己稀呀!”商汤得伊尹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二人直谈到通宵达旦毫无倦意,商汤见伊尹果真有才能,就解除了他的奴隶身份,封为右丞相。据《汉书》记载:“伊尹由庖人而为商相,于是盛传之”。这就是伊尹由厨师到宰相的由来负鼎抱俎,以味说汤。因此,钱钟书高度赞扬伊尹说:“我们不去追随孔子,而愿意推崇被人忘掉的伊尹。伊尹是中国第一个哲学家厨师,在他眼里,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他把最伟大的统治哲学讲成惹人垂涎的食谱。……(见前面)。现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东南亚、香港、浙江等国家和地区,如果大饭店里不挂伊尹的肖像,认为不正宗,讲究的、有身份的人就不去吃他的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