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是我们很多家长常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但诗词学习就等于诗词诵读吗?
孩子背完了就等于掌握了吗?
作为家长的你可能也遇到过这样的困惑:
孩子还没上学的时候就开始背古诗了,结果到后来越学越不懂,越学越不喜欢;
孩子摇头晃脑地背了一大堆诗,但没过两个月,又忘得一干二净;
孩子的诗词储量有好几百,但是对写作文并未带来实际性帮助,写景抒情依旧是语言干巴巴的;
……
还有不少孩子,明明平时都背好了的诗词,但不知怎么回事,一到考场大脑就容易“短路”,搜肠刮肚都想不起来。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中华诗词学会诗教专家尚佐文老师表示,诗词既然是古人生活的反映,诗人借生活中的人、景、物来传情达意,那么,孩子学习诗歌,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只停留在让孩子背诵这一层面,而是应该将诗歌的学习与诗人的思想、境遇和情感的理解结合,让孩子去理解文本,亲近诗人,还原场景,从而培养孩子对诗词的感情,让诗词的学习事半功倍。
从2019年起,全国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将统一为部编语文教材,古诗文比例更是大幅增加,家长如果还是按照此前那种强调死记硬背的套路去引导孩子的诗词学习,可能就会落后于新高考的要求,跟不上时代。
近年来高考命题对学生古诗词方面的考察实际上已经呈现了一种灵活化、多元化的趋势:
场景化
比如2018年的北京高考语文卷,就打破了过去“原句默写”“原文补遗”的默写方式,而是采用了“场景引用”新形式——就是先给考生提供了一个现代场景,要求学生结合场景,恰当地选用两句古诗文。
试题回放:
你所在的中学举办隆重的校庆典礼,邀请了很多的校友、家长参加。你作为学生代表向来宾致欢迎辞,其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
金秋十月,天高云谈,今天大家齐聚一堂,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在校同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这就不仅要求学生有深厚的古诗文功底,对古诗文有深刻的理解,更能根据实际场景“见景寻句”,找出与场景氛相适合的“诗句”恰当地引用之。
这反映的是高考的命题将越来越注重创设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科学探究等问题情境,考查同学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化
再以2018年浙江卷第20题为例,我们发现,类似的“知识点考题”越来越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思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送王昌龄/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 莲花界: 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9.“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 ,体现出诗人 的心情。(2分)
20.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6分)
在这里,考查的是“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而不是问你“什么是点染手法”。
可见,要应付这样的考试,光是背诵肯定不够,他需要考生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和联想,对诗词意境和诗人情感、表达手法上面进行多维度的综合鉴赏能力。
深入化
当然,新高考对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核,将不只是停留在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上,有些还会要求能对别人的评价做出评价。比如,2018年北京高考的真题。
试题回放: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这样的变化意味着,诗词模块不再单纯只涉及到诗词本身的分析,还要关注题干给出的文言文句子的含义,并对这首诗的理解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可见,考察的深度又再入一层,难度也提升不少。
厚积才能薄发
古诗词考查难度升高对于同学们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毕竟古诗文在高考中占比可观且难度最高。而高考的命题方向势必要影响到中小学。
其实,从小培养孩子对古诗词的感情很重要。正如第二届中国诗词大会冠军、复旦附中16岁的学生武亦姝,她从小喜爱读诗词,只要是一聊到古诗词她就会抑制不住地兴奋:
“我觉得古诗词里面有很多现代人给不了我的感觉。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享受诗词带给我的快乐,就够了。”
而关于诗词学习,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冠军》的冠军,曾经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在谈到他学习诗词的时候说,小时候父亲特别重视自己的言传身教,对他进行引导,所以他会经常跑到书店里面去看诗、读诗、悟诗,让诗词真正内化于心。
“诗词不在于我们背诵了多少,而在于孩子的内心与其有了多少碰撞。”
古诗词浩如烟海,我们如果等到初中、高中再学,肯定是来不及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在这最美春天,一起来学诗吧!欢迎您留言发表您的看法和意见。
来源 | 中小学书单
责编|米享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作者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