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在微博上,友人托我转发一个茶会的信息,不料,却引发了轩然大波。茶会是在成都闹事区举办的一次户外茶会,一堆男男女女穿着各种茶服,表演,奉茶。
争论的主要焦点有二,一是因为茶会的名字叫“无我茶会”,无我茶会被大家认为是一种骗局。因为我对其了解不够,无法评判。如果仅仅目力所见,仅仅从形式而言,无非是集中大家修茶,从修茶中感受一些礼仪,无可无不可。
一个是认为闹市区奉茶,装模作样,有辱斯文。
至于说装模作样的话题,其实我也说过,只是很多人有误解。茶艺形式有很多,有一些茶艺只适合在舞台上表演,而不是生活化的茶艺。户外茶会是舞台茶会的一种延伸,只不过舞台就是闹市,此舞台非彼舞台,同样是舞台。
因为争论,我说了一段话:
成都的朋友传来一组图片,原因是说主办方也是朋友,我顺带传给茶圈的几个朋友,结果引来一片质疑,主要质疑认为形式多过于内容,不是喝茶,是凑热闹。
其实,我的意见反之,茶文化的推广并不容易,也并非人人都了解茶文化,有一种形式,引来大家对于茶文化的热情,有什么不好呢?
现在的茶圈,只有自己的才是最值得欣赏的,只有自己做的才叫茶文化,这本身不就是问题吗?
任何事,角度不同,目的不同,不能都是自己才是艺术,自己弄的才好,那未免偏执。
人总要学会看到他人的成功之处。
在闹市举办无我茶会,不过是作为一个推广茶文化的方式,效果很好是很重要的,毕竟,茶文化并非想象如此发达!
事后了解,原来是有一个大师未接到通知,而另一个大师去了现场,双方弟子不服气,正找不到发泄处。我听闻此,实在是无言,大家都在教人修茶,教己修人,就因为别人一场茶会没有请到你,就大发雷霆?
微博和微信不一样,网友可以直接在博文下面直接@开战,一个火星子一闪,可以引发一片熊熊战火。那一段,我自己在和港台江湖大师大战,一说话,就是火花四溅。高潮期,我看了看后台,每天居然有30几万人围观。
正因为太热闹了,热闹得让人无所适从,无法适应,于是,我就退了出来。
只不过,这件事一直留给我一个思考,茶修,到底修什么?
修文凭?
广西梧州的一个大藏家,这次在深圳碰到,他说自己正在考“高级茶艺师”证,我得一惊,再问,果然。茶艺师证,说实话,我至今也没有理解这个证书有任何意义?
表示懂茶?未必。评职称用?不可能。招聘时候用?好像单位也不需要。
江湖经济学上有一个课题,言一个富豪招亲,来三女,富豪每个人发了300元,填满一间房子者为妻。一女,买沙子填满了三分之一,一女,买气球填满了一半,一女,买爆米花填满。最后,富豪选了一个胸最大的为妻。
这个课题告诉人,满足需求才有用。
江湖的经济学虽然很江湖,实际却真的是如此,茶艺师,不满足市场需求,靠一个没有任何用途的证就表明是“修茶”了?
尤其在云南,考证是修“六大茶类”,教材几乎都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翻版,根本就没有普洱茶的概念在里面,即使考过高级茶艺师,也丝毫不懂普洱茶。有些学员问我,我说不是老师无能,而是老师对于教材无能。
茶艺师证,很大程度上,不过是白白给予一些部门的份子钱,与茶学无关,与茶修无关。
这样一个证书,既无法表明自己懂茶,更无法与正儿八经的“茶叶工程师”相比较,弄一个比之任何江湖茶修都无用的玩意,到底要干嘛呢?
在我看来,茶修,修的主体是茶,文艺次之,作秀更次之。茶是载体,这个载体之上,可以是修人,可以是修己,可以是修传统......
一不小心,谈大了……喝茶去。(来源:吴疆说普洱;作者:吴疆)
编者注:吴疆,作家,茶文化学者。写作《普洱茶营销》《普洱茶营销--七子饼鉴茶实录》《吴疆说普洱》。
关于普洱茶冲泡,保存等知识,请加南茗佳人高级评茶员个人微号:6480348 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