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当经理人年头太长的缘故吧,无论之前服务过哪个公司,我笃信的工作原则都是先打基础不凑合,如果想做好市场,塑造品牌,无论如何都要先把自己的品牌到底是什么搞清楚,这需要一个专业团队按部就班做大量繁复枯燥的调研和铺垫工作,当然必要的金钱和时间投入肯定不会少,但是为企业塑造了一个模糊的、没有独立个性的品牌形象,绝对是做市场老大的耻辱,想必也是许多关注此文的同行们没有异议的共识。
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却让一向自信满满的我有些困惑了。
首先是一位90后帅哥邀请我做他的创业顾问,已经有了3次的创业经历,现在正在酝酿建立一个完全互联网模式的家装公司,由于具有投融资的能力,又有一些对迅速赢利模型的把握经验,所以在创业过程中可谓是豪气干云,霸气满满,以月为单位疯狂扩张,一两年内达到上百亿规模之类的语言经常是脱口而出,简直是与时间赛跑,与网络盛行的90后践踏时间,大把时间可以挥霍的传说形成强烈反差,让我经常有一种勒不住缰绳的野马般的感觉;
另一个例子则是我的前辈,一位在闽南企业中打拼了十几年的职业经理人,离职后打算创立一个传统型的文化传媒公司,也有外来融资,力邀我的加入,说是要充分利用我们这一代高管在闽南企业中积累起来的人脉和良好的信誉度,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这样两个不同时代的创业人在同一时间找到了我,交流沟通的交错进行,却搞得我的思维有些神魂颠倒,经常处于天人交战的焦灼状态中。
90后CEO虽然傲气冲天,但是做事思维缜密,对赢利点抓得极准,对节奏把握得精准快速,从制定计划到完善实施,势如风火迅如闪电,效率高的真是离谱!虽然只是给他做个顾问,但是和他的团队一起做整体规划、市场考察,连续几天下来,也把我累得七死八活的。和这帮小屁孩在一起,感觉时间过得飞快,但是却很充实。
只是兴奋过头之后必然是沮丧,市场考察后没几天,这帮打了鸡血的小孩居然要求我在10天内把品牌LOGO、VI设计、广告语及品牌推广的策略拿出一个完整的可操作的方案来,这种超级拔苗助长式的无理要求,让我这个资深的品牌市场专家不禁瞠目结舌,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断绝了和这个反常规反人类的公司的合作。
而那位我尊重的老前辈,是一位在闽南企业中浸染多年的骨灰级别的市场高管,之所以受我尊重,固然是由于他曾经以高超的手笔运作了一个品牌从草根到高大上的华丽转变,更是市场推广的高手;这样的高人,战略思维之缜密、大局把控之精准、计划制定之严谨,都是值得我敬佩的。但是和这位前辈沟通的过程,却让我觉得时间突然变慢了,几乎是按月为单位才能就一件事进行可行性讨论,效率之低下让我总有种抓狂的感觉。
前辈温吞水般的节奏和小屁孩们热血沸腾的工作效率虽然让我的心态七上八下的没有平衡感,但是这还不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异。虽然前辈也满腔热忱地向我介绍了文化传媒公司充满光明的未来,甚至连我的办公地点、收入、职位、股份都做了详细的方案,但我始终都兴奋不起来,事后想想,只有一个原因——前辈的项目还是秉承传统理念的运作模式,但是现在的媒介工具、营销手段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况且前辈始终没有给我一个必然能够赢利的理由,这和90后CEO提出的思路极为清晰的赢利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为我留了一个准养老的职位,虽然感激前辈的好心,但是我的岁数好像还不至于马上进入养老节奏了吧?
感念前辈的力邀,虽然不好拒绝,但是我的热情还是淡了许多,内心抓狂困惑的我只得找了一位在若干国际4A做了十几年品牌顾问的挚友发泄了一番,谁知这位大咖不以为然地指出,像90后CEO那样的小屁孩她碰见的太多了,他们有远胜于我们的聪明头脑,杰出的融资能力,对赢利模式有敏锐的洞察力,对任何认为有用的新事物有吸血鬼般的疯狂索求;
也许是聪明的头脑让这帮小屁孩的融资来得太容易,他们过于低估了资本急功近利的反噬能力,原本应该一年做的事情,很可能被生生压缩到了一个月必须完成,这种必然不可能好的结果,只是为了按照规定时间、既定计划花掉投资人的钱所做的功课,至于效果好坏甚至没有人去评估,但绝对可以按期获得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更多的投资;而大多数年轻CEO关注的焦点始终都在赢利计划的实施方面,市场品牌的培育和塑造虽然也很重要,但在他们心里因为概念模糊不清,所以也不愿意为此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挚友的分析让我觉得心惊肉跳,如此浮躁的心态,也许会让90后CEO这代年轻人能够迅速成功,但是失败得更快——因为企业赖以成功的基础,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一片虚华急就的沙地上,建的越高,塌的越快——怪不得现在年轻人的创业成功率那么低呢。
至于那位前辈的事情,则更让我有了一种危机感,做了几十年的市场品牌,过去熟练掌握的工具或许有些过时了,但是前辈这样的人还在用过去惯用的模式来理解现在的企业需求,这必然会导致对赢利模式的确立无法准确清晰,所以即使自诩为资深的市场营销专家,也必须要与时俱进,把所有新的工具都抓住学会,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
当今全球市场,发达国家的工业体系早已完成了智能化转变,这是大势所趋,即使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也已静悄悄地从山呼海啸般的信息化时代向智能化时代过渡,这是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消费者追求层次的提高,让市场拓展的方向不得不向个性化、定制化、精准化延展,互联网和物联科技的结合使营销领域的工具更加高效丰富,海量信息在大数据的引领下信手拈来,相对降低了品牌塑造的成本,缩短了品牌画像的周期,这种趋势非常容易迷惑市场主导者的心智,使之放弃了打好品牌基础的初衷,这样的话再好的赢利模式也难逃短命垮台的宿命。
学无止境,与时俱进,尊重规律,对鲜活的事物永远保持如饥似渴的吸收心态,才是当今职场精英们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