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引联式: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
例如中学教科书选用的《一件珍贵的衬衫》,就是这一“套路”的范文。使用这一套路的关键有三:一是在于“睹物”的“物”要找好,如一张照片、一本日记、一封书信等,凡是一件记录着被回忆者品格与某些特殊经历的物品,均可作为引起联想的触发物。
其次,是所回忆的故事要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某些品质,并且要与引起你产生联想的触发物相照应。切莫写成触发物是触发物,主体部分人物的行为与触发物无干。
第三,是结尾“睹物议人”,它的作用之一是总结全篇点出文旨;作用之二是与开头照应。因此,从什么地方联想开去还应再回到什么地方去。这个思路实质上是一种倒叙的形式。只不过是因物而引出回想,不是因事而引起的回想。
②转情式
套路模式为:恨的产生→恨的淡化→爱的萌生→ 爱的发展→爱的深化。或者反过来:爱的产生→爱的淡化→恨的萌生→恨的发展→恨的深化。
例如中学教科书所收的《荔枝蜜》,作者由于被蜂蜇而恨它,后来听说蜜蜂以为人要伤害它才蜇人,它一蜇,也就耗尽生命而活不了多久了。于是就原谅了它——恨的感情淡化了。后来偶然喝了一杯荔枝蜜,觉得生活都是甜的,于是想去看看蜜蜂这个“小生灵”。由于吃了人家的蜜欠了情,于是关心之情随之萌生。到了蜂场一看,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悔恨内疚与敬慕热爱交织在一起,不禁叹道:“多可爱的小生灵啊!”接下来以蜂喻人,并梦寐以求自己也变成了一只小蜜蜂。在当时倡导知识分子劳动化的时代,恰切地表露了作者愿做人民中普通一员的心迹。
运用这一式应注意四点:一、开始的贬抑应适度,为下文由恨转爱留余地,埋伏笔,不然下文就无法转了。因此开始的恨一定是误解,是偏见一类的东西。
二、要注意以后的每次感情变化的原因要可信、自然。
三、要注意结尾的褒扬升华要有方。杨朔是做了个梦,当别人都在做梦时,你就可以清醒地写篇日记,沉思着凝望远方等待。
四、要注意加工题材,原有的材料不可能都是由五个阶段构成,初学习时,一定要对材料进行补充。缺少的部分,可根据已占有的材料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适当用虚构来补充。
③议证式
套路模式为:阐明中心→叙写事实→总结照应。
运用这一式的第一步是用抒情的笔调,表露对所写人物的总评价,点明文旨。第二步是从三个不同方面具体叙写人物事迹,落实文旨。第三步是总结全文的记叙,照应文章开头,再一次抒情议论、升华中心。
能集中代表本式的名篇是《谁是最可爱的人》。
④寻访式
套路模式为:寻访缘由→寻访经过→寻访结果→寻访感想。
本式是以寻访为由头,用寻访经过去歌颂主人翁。这一式又可细分为定点寻访和移步寻访。如《驿路梨花》就是定点寻访,寻访的场所就是小茅屋。作者因在小茅屋投宿的方便,产生寻访小屋主人的念头,这是寻访由头。作者经过寻访找到了小屋主人——小姑娘。可是进一步寻访才知这小屋是解放军建的,小姑娘只是守屋人,这是寻访结果。留下的悬念是寻访感想。
移步寻访的典型篇目是《猎户》,本来要寻访A——董昆,由此回忆起B——幼年记忆中的尚二叔,顺路先访百中老人,最后才去见打豹英雄董昆。由此引发出保卫家乡、保卫丰收果实的感想。
这一式的特点是多线索,在一主线之上,支线横生。
⑤传记式
套路模式为:简介概况→重点记叙→今日概况或卒年,卒后有关情况→简要评价。
简介的概况包括:姓名、生平、籍贯、家境、学业建树等。重点的记叙是介绍其主要成就,一个成就一段。如果所记之人尚存,就写其今日概况,如果所写之人已故,就写卒年情况与逝后有关情况,如影响等。最后是对其一生做简要评价。这一式的典范篇目很多:如《柔石小传》《陈涉世家》《张衡传》等等。
叙事作文套路
①倒叙式
本式的特定含义不同于平常所说的倒叙,是专指以事开头的倒叙,如《火刑》《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都是以事开头的,而《一件珍贵的衬衫》平常人们也称倒叙,但它是以物开头的。这一式大家熟知,就不详细介绍了。只强调两点,一是从什么地方开篇的,结尾仍要回到什么地方;二是开篇之事要能带动全篇。
②领悟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亲历一事→悟出哲理。
刘白羽亲历长江三峡的航行之后,悟出了“人们只要从汹涌的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的道理;某小学三年级的林婧同学,写她跟着爸爸去挖野菜,她自己抢在爸爸前面,专挑大棵的挖,爸爸却不慌不忙地在后边挖小的。可是一个钟头过去了,她自己挖的大菜才刚盖住篮子底,爸爸挖的小菜竟有半篮子。于是向爸爸问疑,终于悟出了不停地积攒,能积小成大、积少成多的哲理。并且将它推广到学知识上,又悟出应扎扎实实不停地积累,不要一味贪大贪多的道理。
③失得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为甲而去→因乙失甲→怅然若失→转念领悟,所获甚大。
本式的代表篇是《泰山极顶》和《雨中登泰山》。作者本为观日出而去(甲),而由于天气未见日出(乙),可是却看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另一幅日出与雨中奇观,有独得之乐(收益甚大)。这一式往往可以别开生面地立出新意,开入眼界。
使用这一式要注意两点:一要注意意外之事的急迫性,非到不立即解决而不行的程度,不然放弃本来要做的甲事,而去做乙事,就不合情理;二要注意乙事办完再回到去办甲事上,从甲事未办成的失中寻得,应感情细腻而真实,自然合理。
④悬念式(溯因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设置悬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
这一式的代表篇目是《第二次考试》。陈伊玲初试成绩优异,才气过人,而复试为什么落差极大,前后判若两人?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是设置悬念,造成疑问。于是苏林教授决定去探个究竟。一路所见,都是为突出陈伊玲的精神。这是探因的过程。原因找到了,原来她为救灾,不顾自己明天就将考试的处境,宁肯失去个人的机遇,也不愿置人民生死于不顾。疑问排除了,陈伊玲的品质也突出了。
使用本式的首要问题是开篇的悬念,一是悬念设置要自然,结果要在情理之中;二是悬念要能带动全篇。
⑤集锦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
《任弼时同志二三事》《天山景物记》等都是这一式的典范篇目。其主要特点是开头有个引子,引出话头,然后从几个不同角度记写几件事,这几件事都能反映人物的品质,或反映开头点明的文旨。
这一式无论记事、记人和抒情均可通用。记人可用来写《我的×××》一类文章,记事可写《×××市场行》一类文章,抒情可写景物,如《××景物记》。
⑥对比式
套路模式为:①甲的高大等同于乙的渺小,如《一件小事》;②一个人行为几个阶段的对比:甲是乙→甲不是乙→甲是乙→甲不是乙……如《变色龙》。
除以上常用的六式之外,像双潮式,运用得当,可收到行文跌宕起伏的效果。它往往用一个高潮(实质上并非全文的高潮)引出故事,用另一高潮(全文真正的高潮)来表现中心,如《党员登记表》。如果用这一式来写各种比赛,可收到扣人心弦的效果。
抒情作文套路
①静赏式
套路模式为:进入景点→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
这一式的代表篇目是《荷塘月色》。作者由于心里不宁静而想起荷塘,经过小煤屑路进入荷塘,这是进入静景的欣赏地点。接下来依次先赏月下荷塘,次观塘上月色,再览塘周树影。这是从下到上,从中间到四周地赏景。赏景之后触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又由江南水乡的采莲,想起《西洲曲》中的句子,相比今天游荷塘,却没有当年采莲的生气。这是赏景的联想,以加深写景的含义。作者想着走着,一抬头已经到了家门。这是离开静景的欣赏点。开头是进入,结尾是走出,有进有出,首尾呼应。
用这一式应注意三点,一要注意进入景点的缘由要自然,最好能点到主题上;二要注意多角度写主要的景物,至少要有三个角度;三要注意使用联想,旨在与开头所交代的缘由相照应,用抒发情感的方式来深化主题。忽视了这三点,这篇文章就成为一张简单的多镜头照片了。
本式多用于写静景,故称静赏式。可用来写山写水,画雨绘云,草原树林都可如此法去写。
②象征式
套路模式为: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
本式的代表篇目是《白杨礼赞》《茶花赋》等。其主要特征是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在象征之人;二是卒意显志,篇末点旨。用白杨象征抗日精神,用童子面象征祖国新貌。
③情索式
所谓情索,就是以情为线索,来连缀景物。
套路模式为: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至人→情的归结。
如朱自清的《春》,先写人们盼春的热切心情,在人们盼望之中,春的脚步近了。用一个“盼”字浓烈地写出人们的情感。次写四幅春光图:有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和春雨图。这四幅图中都凝结着对春的挚爱之情,将情融进四幅图中。再由景物到人物,绘了第五幅图,即人们的迎春图,完成了由景到人的过渡。最后用三个排比句来总结热爱春天,珍惜时光,奋发向上的情思。这是感情的升华。
这一式看似处处写景物,实是处处借景抒情,只是为情感找一个假托物而已。运用这一式的关键是要善于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个方面,从若干个点上来抒情。
这一式还可称并列式,因为几幅画或几个方面是平列关系。如《井冈翠竹》。
④怀念式
套路模式为:睹眼前景→思从前景→抒怀念情。
这一式实质上是借联想来写怀念中的景物,表达寄寓在这一景物上的情思。郑振铎的《海燕》先写家乡的两幅春燕图,再写眼前的海上飞燕图,从而表达对家乡的怀念。其思路实际上是由今日观海燕而想起旧时家乡的燕,虽然海燕与家燕并非同种,一个“燕”字的相关点,勾起了他的联想,借联想去表达思乡之情。
应用这一式时应抓住它的主要特点,即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相似或相同的另一景。另一景中寄寓着作者的主要情感。这样,就使文章内容的含量增大,不至于无话可说,寥寥几语就把话说完。
⑤叙史式
这一式难度较大,只作为一般了解,其套路模式为:一语统篇→分叙史实→抚今抒情。
《土地》和《内蒙访古》等都是本式的典型篇目。
小尾
懂了套路,基础也同样不能丢,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卓文教育,夯实基础为拿高分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