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名人名言 > 叙事诗大全-鲁迅口中“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叙事诗写的一样很好

叙事诗大全-鲁迅口中“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叙事诗写的一样很好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07 03:48:24
阅读:

冯至(1905年-1993年),原名冯承植,河北涿(zhuō)州人。冯家原本为天津的著名盐商家族,但因为八国联军侵华避难于涿州,所以冯至出生在那里。冯至年少时,就读于北京四中,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写诗。后学习成绩优异,考入北京大学,与叶嘉莹的老师顾随相识,并受教于鲁迅先生。


1923年,冯至加入林如稷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冯至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


1927年4月,冯至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了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


1930年,他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鲁迅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称冯至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然而大众所不知的是,冯至的叙事诗一样写得很好。要想知道冯至的叙事诗为什么好,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叙事诗"。所谓的"叙事诗",就是讲故事的诗,有人物,有情节。在这类诗里面,虽然也难免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其主要目的,还是把一件事情说清楚。


中国古代较为有名的叙事诗,有讲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木兰诗》,还有讲述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自杀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以及那缠绵悱恻的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长恨歌》。当然,更不能忘记了那首让"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讲述琵琶女故事的《琵琶行》。


五四时代,是中国新诗确立和崛起的时代。自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八首白话新诗以来,用白话的语言、白话的章法、自由的格式进行写作的新诗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文坛,他们根据自己的写作风格和创作理论,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众多流派。


比如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以汪静之为代表的湖畔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以卞之琳为代表的现代派……这些流派,吸取西方诗歌的精华,继承中国诗词的传统,创作了各具特色的新诗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论表达对人生本质的思考,对人生存样态的考察,都不得不提冯至的那几首叙事诗。


冯至的早年,一共创作了四首叙事诗,分别是《吹箫人》(1923年5月)、《帷幔》(1924年秋)、《蚕马》(1925年夏)、《寺门之前》(1926年夏)。下面结合这四首作品,来具体谈一谈。


《吹箫人》是这样一个故事:穷小子碰到了富家女,被富家女的箫声吸引。他不辞艰辛,跨越山川和大海,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但是女子家里并不同意他们的爱情,因为门不当户不对。他们为了排遣相思的痛苦,夜夜靠着笛声传递自己的爱慕。


女子不幸染病,卧床不起,男子劈断自己的洞箫,熬成汤药,治好了女子。女子的父母感念男子的恩情,于是允许他们在一起。但失去了洞箫的男子,即使佳人在旁,但他魂不守舍,思念自己的洞箫,终于相思成疾。女子见状,于是也把自己的箫损毁了,做成了汤药,治好了男子的病。失去了洞箫的两人,逃亡深山,一去无踪。


《帷幔》中说,有一个女孩子,年方十七岁,就进了寺院当尼姑。原因只是她听说,自己将要嫁给一个丑陋万分的人。她没法接受命运的这种安排,所以宁愿逃离。但是后来她在寺院碰到了那个自己的未婚夫,却发现那男子长相俊秀,一点也不丑。女尼姑发现这一点,后悔万分,但知道一切都无法挽回,她只能在哀愁中消瘦渐至于死亡。


《蚕马》的故事是一场人兽恋。有一个女子,思念父亲,于是盼望有人能带父亲回来。马儿爱慕女子,知道了女子的心思,于是不远万里带回来父亲。但它却被父亲杀死,身上的皮被剥了下来。父亲再次离去,女子孤苦无依,马皮有灵,卷起了女子,化为了树上的蚕茧。


《寺门之前》中有一个老僧,一天晚上,老僧和众人讲述了一个故事,他说他很多年前碰到了一具裸体女尸,他激动地用手摩挲女尸,并与女尸共眠。


这几首叙事诗,之所以艺术价值独特,究其原因,有两点。


首先,这些作品,道尽了人生的荒诞。


在《吹箫人》的故事中,男女因为"洞箫"这一艺术器物而相知相识,他们在一起的最大动机,是灵魂的相互契合。但是,为了挽救彼此的生命,他们两个人必须放弃自己的精神寄托:洞箫。这样,失去了精神寄托的他们,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灵魂的空虚,即使彼此相伴逃亡深山,面临的也是没有乐趣的人生。这种结局,似乎是一种命运的折磨,也是人生的一种荒诞,我们不禁深深追问,为什么现实要这样残酷,圆满的人生又能否得到呢?


同为爱情之作,《蚕马》的故事则更为荒诞。《吹箫人》好歹是人类的爱情,而到了《蚕马》的故事里,马儿仿佛成了精,有了自己的心思和感情,竟然对自家的女子产生了爱情。并且,这种爱情的深切,竟然到了马儿为之付出生死的地步。此外,当马儿的生命因为爱情而失去之时,它为了同自己心爱的女子在一起,竟然杀害了自己的爱人,将她裹起来化为了蚕茧。现在我们看到,有些失恋男女也以伤害自己的爱人为报复或者表达爱情的手段,这些事情都是荒诞的。人世的爱恋,假如已经残忍到了这种地步,那么它们也就不能称之为爱情了,只不过是个人的自私与贪欲而已。


其次,这些作品,写出了人性的挣扎。


《帷幔》中出家的尼姑,有着违背父母包办婚姻的勇气,她逃离了自己的家庭,独自来到了这世外之地。她本以为自己的一生将终老于青灯古佛之前,但没有想到,当她碰到了自己的未婚夫,发现他竟然是这样俊秀之时,她那颗早已寂灭的心,居然如同春日的鲜花,又重新绽放了。可这时,一个人是宣誓永不再娶,一个人是披上了佛门的衣。尼姑再有勇气,也不敢从佛前逃离。但是她又心有不甘,"她昏昏地,独坐在门前,落日也沉沉地,北风凄冷, "可已经无力回天,最终在痛苦之中死去。


《寺门之前》写一个老僧人年轻时离开了故乡的美景,离开了周遭美丽的女孩子,忍耐着整夜的失眠,走上了荒凉的修行之旅。他有很多的欲望,得不到排解,他有很多的痛苦,得不到舒缓。他和普通人一样,有着各式各样的情感,好的、坏的。但因为他是一个修行人,于是他就要将这些欲望都掩盖起来。直到有一天他碰到了一具半裸的女尸,于是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他做出种种变态的行为,并且在事后陷入了深深地自责之中。


认识了冯至的这四首作品,我们不难得知,在他的叙事作品里,那种对人生荒诞的描写,对人性复杂的刻画,深深拷问了五四以来中国人的灵魂。我们每个人似乎都能他的这四首作品里,读到自己的影子。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