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我想为枞阳写一句宣传语,只有八个字:山水之城,文武之乡。
我对枞阳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因为枞阳是我的故乡。故乡这个词有点之乎者也的味道,我习惯的用词是老家。
我出生于枞阳县横埠镇一个很偏僻很贫瘠的小村庄,小学中学都是在枞阳境内读完的,我的很多亲戚朋友老师同学,现如今还生活在那片土地上。明朝的铁骨铮臣左光斗是我的祖上,前几年左氏修家谱,有人跟我说了,说我是左光斗的多少代孙,但那个多少我没有记住。
枞阳历史悠久,自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它是长江流域一处重要的人文地理胜地,它景色优美,襟江带湖,山脉绵延,形成了极其优美的山光水色;它文化底蕴深厚,地处吴头楚尾,是南北文化的重要交汇点,又是桐城派文学的发源地。
枞阳的宣传口号一直是“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现在好像又加了一句“国学故里”。说真的,每一次读到这个宣传口号,我都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这整个口号强调和突出的,就是枞阳的文和人。诚然,文和人,是枞阳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枞阳的历史上的文,不仅仅是文章、诗词和国学,武术、风俗习惯、宗教、方言等等,都可算得上是枞阳的文。枞阳历史上的那些名人,也不仅仅只有气节,他们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等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况且,我们知道,宣传语应该简洁、精炼、易记,而在一句宣传语中,将诗人、文章、国学、气节,这些累赘的文字叠加到一起,在全国各地的宣传语中都是很少见的。
用山水之城、文武之乡,来宣传枞阳,我以为不仅合适,而且准确。
枞阳是山水之城。其实不用多说,对枞阳稍有了解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枞阳属于长江流域河流水系,水资源丰富,境内有陈瑶湖、白荡湖、菜子湖、和“两赛”(神灵赛、羹脍赛两湖)4个水系,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22公里。其中白荡湖流域面积775平方公里,陈瑶湖流域面积183.3平方公里,菜子湖流域面积397.5平方公里,“两赛”流域面积68.5平方公里。枞阳县域境内河流纵横,水系发达,对农田灌溉、水产养殖、水上运输均构成得天独厚的优势。枞阳山脉绵延,有中国第一文山浮山,宰相读书处大青山,有枞阳小黄山之誉的白云崖等名山。说枞阳是山水之城,能较好地反映其地理风貌和自然景观。
枞阳是文武之乡。文就不多说了,仅桐城文学的发源地,就是一座难以超越的文化高山。我们来说说武吧。枞阳诸多乡村,都有习武的习俗,即便是枞阳的“文”一直闪着耀眼的光芒,也掩盖不住枞阳武术熠熠生辉。特别是东乡的武术,尤为出名。枞阳县域,在解放前属桐城的东乡和南乡,旧时桐城有句口号:“文不过南乡,武不过东乡”。“东乡”包括今枞阳县周潭、陈瑶湖、项铺、汤沟、左岗、老洲、白湖、白梅、金社等乡镇,其中周潭镇是东乡武术的发祥地和传播中心。
东乡武术,一是拳术套路,一是械术套路。拳术姿式有高盘的少林式——飞脚能跳墙,有低盘的武当式——缩身扫地桩。械术姿式,五花八门,灵活多变,如“大刀斩四门”、“长棍探龙潭”等等。风格现以中、低盘架势为主,走趟以“田”、“一”字形为多。步型中马步、弓步和震脚为多,转辗幅度小。肢体动作以拳、掌、肘、上肢动作为主。劲力以刚劲为主,行拳迅速,灵活多变,勇猛凶悍。东乡武术的优点,是其注重手、眼、身、法、步,善于破解对方阵式的路数,拆招散打,攻防合一,讲究技术实用,看似朴实无华,但精妙绝伦,往往能一招制敌,出手便是绝杀,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新编的《安徽省体育志》的传统武术中,枞阳东乡武术排名第二,仅次于"九华山拳",但它实际的名声与武艺水平,在全省当列榜首。2013年,“东乡武术”被评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这在全国武术之中,还是首家。
山水是枞阳的地理属性,是枞阳的外在形式;文武是枞阳的气质表现,是枞阳的内涵所在。枞阳有山有水,能文能武,内外兼修,表里如一。因此,说枞阳是山水之城、文武之乡,用这八个字来形容枞阳宣传枞阳,当合适不过,而且简单易记,琅琅上口,容易传播。不知读者诸君意下如何?
需要特别声明的是,如果枞阳真的要采用我的这两句话作宣传语,请先征得我的同意,否则,擅自使用了,我会告他侵权的,即使他是我的老家。
作者:左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