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期艾艾"这一成语较为频繁地出现在各大媒体,其中也有用错的,闹了一些"笑话",让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错误例句
长大后,我远远离开了家乡,回来时发现,母亲的背驼了,再看着儿女时脸上多了一种期期艾艾甚至是巴结的神情。(《海南日报》2013年3月3日)
但是他脸上完全没有一个重症病人的期期艾艾感,好像我们不是在一个病房里,而是在一个咖啡馆里,一群年轻人围着一个长辈谈笑风生。(《经济观察报》2013年1月18日)
第一次见面就晒情史的女人,必然有颗期期艾艾,自怨自艾的心,通常她们在每一段爱情里,都自比受害者。(《扬子晚报》2012年12月3日)
这里的“期期艾艾”作何解释?
从第一则新闻中的“巴结的神情”、第三则新闻中“自怨自艾的心”等词语中可以看出这二则新闻是将“期期艾艾”当作形容人“渴望”、“盼望”等情感成语,而从第二则细问问中的“脸上”、“重症病人”等词语中我们可以发现这则新闻是将“期期艾艾”当做人因为生病而身体虚弱或心中疲惫的成语,而这些用法都曲解了“期期艾艾”得本义。
还有一种错用就是将形容人口吃的“期期艾艾”误用为“懦弱犹豫、吞吞吐吐”。
那么,期期艾艾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成语大词典》的解释:
释义
西汉人周昌口吃,讲起话来常重说“期期”;三国魏的邓艾也口吃,多重复说“艾艾”。形容口吃的人说话不流利。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成语典故
期期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
汉代大臣周昌为人正直,敢于直言,但是口吃。某日,刘邦想废掉原太子,重立宠妃戚姬的儿子为国储,周昌明确反对,他本就口吃,有言之切切,因此他说,:“臣不能言,然臣期... ...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 ...期不奉召。”这一结巴,反而逗笑了刘邦,于是,废太子之事也就搁置一边了。
艾艾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记载:邓艾有口吃的毛病,说话时称自己是“艾......艾......”。有一次他在洛阳参加司马昭的聚会,与人交谈时他又开始“艾......艾......”。司马昭就跟他开玩笑说,“你老说艾艾,到底几个艾?”邓艾也不示弱,调侃说,“凤兮凤兮,难道还是两个凤不成?”
从此,人们便把这两个故事结合为成语“期期艾艾”,来形容人口吃、结巴或说话吞吞吐吐。
这个故事里面的“期期”、“艾艾”都是口吃的意思,所以,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成语的正确应用:
正确例句
茅盾《腐蚀·十月十日》:“感情的激动使我说话期期艾艾了。”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四章:“平日这欢腾的爱笑爱闹的小伙子,变得期期艾艾地说不上话来。”
柳亚子《南社纪略 我和南社的关系》:“可是事情不凑巧,我是患口吃症者,梁任也有同病,两个人期期艾艾,自然争他们不过,我急得大哭起来。”
近义词
结结巴巴
释义
形容说话不连续流畅。也形容因发窘、害羞或害怕等感情过于激动而说不清。
例句
杨绛《洗澡》:“他急得抬头向着人家,结结巴巴吐出几句怪话来。”
反义词
滔滔不绝
释义
绝:完结。
形容话很多,连续不断。
例句
茅盾《忆冼星海》:“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然而星海却滔滔不绝说起来。”
伶牙俐齿
释义
伶、俐:聪明,灵活。
形容为人机灵,口齿伶俐,能说会道,善于应付。
例句
林语堂《红牡丹》:“‘当然。你信不过我。’她一向伶牙俐齿,回答的语气暗示她永远没有错。”
口若悬河
释义
悬河:瀑布。
说话滔滔不绝,像瀑布倾泻一样。形容能说善辩,话语不断。
例句
映泉《白云深处》:“话匣一打开,他口若悬河,声如洪钟,便滔滔不绝的讲述着当年的战斗生活。”
好了,今天的“期期艾艾”就说到这里,可不要再把这个词用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