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库雅拉 少奎
几个《三国》熟语(歇后语)
早年老北京的茶馆儿多, 但凡四九城儿的热闹地方儿,都得有几家儿。
经营茶馆儿靠的是常(回头)客,而招揽常客的各路招法中,说唱表演是比较流行的办法。
比如 我们今天仍可听到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就是早年老北京茶馆儿里头的“保留剧目”。
《三国演义》的故事,在老北京人中间家喻户晓 耳熟能详,见面儿不诹几口儿《三国》似乎不好意思称北京人。
北京人听完《三国》喜欢找“同道”们聊聊,显着自个儿有“学问”,北京话叫“臭谝”。有点儿像眼下看完世界杯足球赛 一些人余兴未尽,非得找人交流倾诉一番差不多。
一来二去 从《三国》故事演化来的熟语、俏皮话儿就成了气候,北京人常以此来褒贬生活中的诸多人和事物。
比如:“张飞逮耗子 —— 大眼儿瞪小眼儿”这个熟语一般用来形容:遇到问题或困难束手无策的尴尬场景。
还有“张飞审瓜 —— 人粗心不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传说,大可启迪那些不肯动脑筋的人们。
还有“刘备摔孩子 —— 收买人心”的确 这是在考验人家“赵四弟”的智商,老北京人一般也是拿它来捅破那层“窗户纸”。
“刘备的兄弟 —— 一个红脸儿、一个黑脸儿”这个歇后语意在道破“天机”。
“刘备的江山 —— 凭的是哭”。作为政治家,哭 也是一种能耐,总之 人家真的把江山哭来啦。
还有:“关公跟前儿耍大刀 —— 您是真不知道自个儿卖多少钱一斤呐?”这路人才 ,甭管什么时候儿都有。
“关云长过关 —— 单刀直入”这个熟语说的是谈话方式,直截了当。
“关老爷放屁 —— 脸红什么?”人家二爷的脸蛋子天生就红,而且永远都红色(shair)儿。
还有:“诸葛亮捋胡子 —— 计上心来”的确 北京人京剧看的有点儿多。
“拿关羽脑袋请功 —— 嫁祸于人”东吴人跟曹操玩儿这套,还真是有点儿嫩,北京话这个熟语,要表白的也是这一点。
还有:“徐庶进曹营 —— 一言不发”北京话想说的是:我就是不说话,其实这个熟语也说明人家曹操肚量大。
“蒋干盗书 —— 掉连环套儿里了”正是:螳螂逮个大忌鸟,哪知道还有黄雀儿在后头。
“吕伯奢磨刀 —— 拿好心当了驴肝儿肺”。所以 京剧里头 曹操永远都是“白脸儿”(表示:坏蛋、奸臣。现在终于平反成“枭雄”了)。
北京话里说道儿挺多,闲了慢慢儿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