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名人名言 >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演义中的顶尖谋士徐庶,为何三国志中却无列传--闲话三国十八篇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演义中的顶尖谋士徐庶,为何三国志中却无列传--闲话三国十八篇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14 12:53:49
阅读:

说起徐庶此人,在我们的印象中可谓是三国中数一数二智谋超群的人物了,演义中的徐庶一出场,便破掉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击败曹仁大军,为刘备立下大功,而后曹操因嫉妒刘备有如此大才,便捉去徐庶老母,命令程昱模仿徐母字迹召徐庶来许都。徐庶至孝,为保老母性命只得前往曹营,走之后因愧对刘备,因此掉头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这就是著名的元直走马荐诸葛。后来来到曹营,徐母看见徐庶为了自己而离开刘备,自尽身亡,徐庶懊悔不已,从此不为曹操献一计。这就是后来的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出处。


但是这些都是小说情节,为了体现刘备得民心,受百姓拥戴,而曹操却是汉贼,卑鄙小人,为了不让徐庶辅佐刘备,捉其老母威胁。形成了两人性格好恶的鲜明对比。


但这个故事的历史原型是怎么样的呢?当我们翻开三国志,却猛然发现,三国志里并无这位智谋超群的人物传记。《蜀书》、《魏书》均无记载,最后翻开了《诸葛亮传第五》才能发现一点徐庶的蛛丝马迹。还是裴松之的引注《魏略》。因为蜀国当时是没有设立史官的,而后来徐庶奔魏,虽然《魏略》已经遗失,但魏人的史官所著的《魏略》,应当可以当做史书参考。


《魏略》中记载:“庶先名福,本单家子”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徐庶原名徐福,出生于寒门。从这句话看出,三国演义里徐庶的原型应该就是出自《魏略》,但是罗贯中却把他理解错了,把"单(dan)"字错读成姓氏的“单(shan)”,因此演义中徐庶刚开始见刘备时化名为”单福”。


单家“二字在这里绝不是”单姓人家“的意思。单字有四音,作姓时读作”shan“,一般的情况下读作”dan“。古籍中常见”单家“一词。如《晋书。苏峻传》:”峻本以单家,聚众于扰攘之际。“裴松之注《三国志》引《魏略》叙薛夏事迹:”薛夏字宣声,天水人也。博学有才。天水旧有姜、净、任、赵四姓,常推于郡中,而夏为单家,不为降屈。四姓欲共治之,夏乃游逸,东诣京师。“所以《魏略》所谓徐庶”本单家子“,是说徐庶出身寒微,非高门大族。并非说徐庶本是姓单人家之子。


至于他后来为什么改名叫徐庶,则是因为“少好任侠击剑。中平末,尝为人报仇。”因替人报仇杀了人,为躲避官府缉拿,因此隐姓埋名。这和关羽改字云长,张辽原姓聂,后改姓张是一个原因。后来徐庶被其同伴救走后,隐姓埋名,弃武从文,“弃其刀戟,更疏巾单衣,折节学问”。与石韬(石广元)、诸葛亮为友。


而曹操捉徐庶老母的事件原型,则记载于《诸葛亮传》中:“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三国志里的说法是刘表死后,刘琮投降曹操,刘备在樊城听说此事后,与诸葛亮、徐庶一起逃往南方,中途被曹操追上击败,抓到了徐庶的老母亲,徐庶失了母亲,内心不安,为了孝敬母亲,不得已离开了刘备,前往跟随了曹操。


在史料里我们看到曹操并未特意去抓徐庶母亲,徐庶之母因为战乱失联,恰好被曹操军遇上,徐庶也并非因为母亲的书信含泪离开刘备。而罗贯中之所以这样写,还是因为他尊刘抑曹的思想,为的是刻画曹操奸诈的形象。


徐庶之所以在《三国志》中无传,我认为是因为徐庶在魏国中并无建树,无事可写,或者是相对魏人来说徐庶才能平庸,不值得立传。徐庶在魏国官职只到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魏略》中还说道: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意思是诸葛亮感叹魏国人才这么多吗?为什么徐庶和石韬都不被重用。说明徐庶在魏国官场混得并不如意,在历史长河中也就籍籍无名了。


遍观《魏略》与《三国志》,我们都没看到有关于徐庶能力的记载,最突出的特点乃是“孝”,徐庶是否真的有大才,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或许真有,只是并没有机会展现出来,或许就是才能平庸的孝子罢了。


若觉此文甚佳,烦请移步文首,见“关注”二字,即以鼠标急击之,必破矣!以便日后与君青梅煮酒共论三国之事。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