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读书的时候,语文老师总是要纠正一个成语的用法,这个成语就叫美轮美奂。这个用来形容建筑的成语,那时候经常被男生用来形容校花了。时隔多年,不知道这个成语的用法有没有真的拓展到其他事物上呢。鱼眼就“姆几”了。
不过,昨晚的芜湖滨江真的让美轮美奂这个成语派上了用场,甚至觉得还不够。还要加上鳞次栉比,拔地而起,隔江犹唱等等词语,叠加来以形容2019年长三角峰会前夕的芜湖美景。绝大多数芜湖人真的被罕见的芜湖滨江灯光秀给震撼到了。如此美景,确曾多年未见,果真是盛事来临,喜气洋洋。
芜湖这场灯光秀主要分布在镜湖区和弋江区的沿江一代,在青弋江与长江的汇合之处,大概算是芜湖城市建设成就最高的位置了罢。皖江第一高(现在叫什么我居然不记得了)就在此处,世茂的双子峰以及鳞次栉比的高楼多位于此。用网友通俗的话语来说,芜湖最好的地方也就在这里了。
一场绚烂的灯光秀下来,总感觉即便在芜湖最好的地方,楼宇不够高,不够多,不能形成交相辉映的宏大气势。但对芜湖来说,这已经做得很好了。
市领导说今年芜湖大事多,要事多,喜事多,是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正是这个判断,才让5月的芜湖显得特别的隆重和喜庆。大概在两年前,也是这位市领导在调研镜湖区时,对镜湖区提出了一个希望:镜湖区要挖掘核心价值,集聚发展要素,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等现代服务业。
作为芜湖的主城区,老城区,历史城区,领导的这个发展定位是准确的。在广度受限的情势下,只有也只能向空间要发展。这个道理不需要深讲,很多城市的核心区域的发展都是经过几轮拆迁,不断地往高空发展,楼宇经济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中,诞生的一个新的经济模式。
楼宇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是建立在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之上的。而现在服务业的发展又是社会分工的结果,社会分工又是基于规模化生产的市场的形成。说到底,一个统一的市场,它的产业集聚才能形成规模化,通过比较优势而产生密集的社会分工。但统一的市场形成往往需要一个更规模化的城市,太小了形成不了规模,太小了促进不了分工,太小了也集聚不了产业。
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发展过程,于一个城市而言,也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就好比一棵大树,要想长得高,它的根系伸得要广,扎得要深。换句话说,如果把芜湖比喻成一棵树,滨江区域是树冠。滨江的楼宇不够高,说明芜湖经济的发展还不够广,也不够深。难以支撑起更高的大楼,或者说即便造出了所谓的第一高,人们依然记不起它的名字。
因为身在房地产,所以接触的人,干的事八九也不离楼市。最近谈长三角给楼市带来的利好的文章比较多,其实都是表面现象。或者说近期楼市一时的成交,不过是由长三角峰会掀起的涟漪。但我们似乎更要关注涟漪深处那更大的旋涡。
中介也好,自媒体也好,置业顾问也罢,他们都在享受涟漪的波澜。但决策者不会只看到一场灯光秀,也不会只乐于一场灯光秀。今年芜湖的1号文件《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芜湖实施方案》公布,通篇看来,我就看到一个关键词:产业集聚。
如上所述,产业集聚是树根,是树系,是一个城市再上一层楼的基础。
长三角峰会在芜湖召开,以东道主之优势,向外界介绍芜湖,推销芜湖,提升芜湖知名度,近水楼台,尽得招商引资之便利,争取更大的发展舞台。
长三角峰会在芜湖召开,借战略提升之机,将发展势头良好的芜湖,放置到一个更大格局中,施展才能,成为长三角城市群面向国际化发展的大城市。
长三角峰会在芜湖召开,集全省全市之力,让芜湖作为安徽代表,打造成安徽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进而实现省内一体化的发展夙愿。
一场灯光秀,可以折射城市繁华,也能反照出自身发展的不足;
一场灯光秀,可以聚焦老百姓目光,也能集聚芜湖发展的信心;
一场灯光秀,可以激发大家热情,更能拧成芜湖前行的一股力量。
2019,芜湖要加油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