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联璧》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弘一大师也曾说:“吾每日思己之过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世间批评他人是非?”,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养德,就是能提升修养,培德固本,增加福报;远害的意思是说,只要我们做到了这三点,就不会冒犯别人,不会伤害别人,因此别人也就不会伤害你,反而会尊重你,亲近你。
一个人的人品如何,就看这三点。
01
不责人小过
人生在世,犯错在所难免。除了特别自律或者优秀的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犯点小错就像家常便饭。
在这方面,一定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责。小过,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能放则放,能容则容。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太清了,就没有营养,养不活鱼。人如果太严苛,难免相处很累,别人都会敬而远之。
常常苛责别人小过的人,必然心胸狭窄,格局大不了,也必然犯众怒。这种人不仅干不成大事,也必然没有好人品,得不到好人缘。
明代思想家吕坤说:“责人要含蓄,忌太尽: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对家人、朋友、同事,能宽则宽。实在问题严重,要责人的时候,必须要谨慎。
责人,要对事不对人;要讲道理,摆事实,切忌情绪发泄;说话不能太尽,要留有余地。既让别人明白所犯过错的不良后果,又不至于伤了和气。
02
不发人隐私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隐私,可能是某件事、某种缺陷和短处,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些都是每个人隐藏在内心的“伤痕”。当这些伤痕,被人拿出来说笑、流传的时候,我想每个当事人都会感到无比伤痛。
公开揭发、谈论被人的隐私,就是再往别人伤口上撒盐,就是在制造二次伤害。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一旦自己的隐私和秘密被揭发甚至传播,不仅会承受巨大伤痛,更让我们失去安全感。
因此,不揭人隐私是一种高级素养。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
不揭人隐私,是彼此之间保持安全距离所必须的,也是获取别人信任的基础。印光大师说:“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弘一大师也曾经说:“我每日思己之过都来不及,那里还有时间批评他人是非?”
生活中,多找自己的错,多关心自己改过,少谈论别人的隐私。这是对别人起码的尊重。
03
不念人旧恶
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对于有过“黑历史”的人,心存戒备是必须的,但也要开放一些,不能用老眼光看人,不能只盯着别人过去犯的错,而应该关注当下,放眼未来,用开放的眼光看人。
王阳明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就是他常说的良知。这个良知人人都有。
有些人只是暂时被欲望、利益蒙蔽了本来的良知,所以作恶。
人的一生总会犯大大小小的过错,宽容别人,接纳别人,给别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也是为我么自己留下退路。
不念人旧恶,这就是儒家的仁心仁爱,就是佛家的慈悲心。仁爱、慈悲,是寿者相。为自己广种福田,心量宽大,必然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