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名人名言 > 秀才遇到兵歇后语-秀才遇到兵,真的是有理说不清吗?看王僧辩与陈霸先的较量

秀才遇到兵歇后语-秀才遇到兵,真的是有理说不清吗?看王僧辩与陈霸先的较量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18 20:06:08
阅读:

作者:许云辉


王僧辩,字君才,南朝梁名将。他生长在北魏,作为官二代,自幼深受“好儒术”的父亲影响,学识渊博,对儒家经典《左传》研究颇深。他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射箭都穿不透铠甲,但志存高远,胸中“有凌云之气”。在北魏当了几年小官后,他随父亲跳槽投奔梁武帝,追随梁武帝之子湘东王萧绎镇守荆州,先后平定了邪教叛乱风暴和少数民族起义后,儒将之称远近闻名。


陈霸先,字兴国,陈朝开国皇帝。出身低微的他“少倜傥有大志”,不甘心终生在土里刨食,于是玩儿命地“读兵书,多武艺”,学会了一身在乱世中最管用的本领,也因此当了个管油库的小村官。太守萧映慧眼识珠,曾当着幕僚点赞:“这个小村官前途不可限量!”陈霸先抓住机遇,追随萧映到广州发展,“频战屡捷”,稳定了当地形势。梁武帝对他的战果“深叹异焉”,把他的画像挂在朝堂观赏,视其为岭南擎天柱。


一、双雄会师

一个儒雅将军和一个混世奇才的人生轨迹,交集在平定侯景之乱中。


王僧辩在梁武帝被侯景围困时,奉萧绎命“总督舟师一万,兼粮馈赴援。”援军赶到时,都城已经陷落,梁武帝被侯景控制。此时,南京城外各路援军总计约二十五万,士气高涨,将侯景叛军紧紧反包围在京城,誓死杀进皇城救出皇上。侯景假传圣旨,命令援军留下粮食辎重后各自散去。


援军总司令召开联席军事会议讨论圣旨真伪时,王僧辩拍案而起:“您拥兵百万,却坐视京城沦没。现在正是我们与叛军全力决战之时,还有什么可讨论的!”


可是,由于主帅态度暧昧且与侯景眉来眼去,部分援军首领又心怀鬼胎悄悄撤军,王僧辩马上露出了畏首畏尾见风使舵的本性。他来了个脑筋急转弯,与几名将领“开营降贼,先屈膝于景”,再去看望被囚禁的梁武帝。


梁武帝成为人质后“忧愤寝疾”,盼来的援军又投降了侯景,因此不屑与他们交谈,始终紧闭双目一言不发。王僧辩获释后,连滚带爬逃回荆州,报告萧绎:我是诈降侯景,目的只为亲眼见证皇上是否还健在。萧绎另有打算,并不追究他损兵折将的责任,反而任命他为大都督,全力讨伐侯景。王僧辩抖擞精神,接连粉碎侯景进犯,扭转了战局,组成西路平叛大军“乘胜下湓城”,等待与北上的陈霸先会合,反攻南京。


陈霸先在广州听到侯景叛乱消息,马上“将率兵赴援”。由于遭到当地军阀的围追堵截,北上计划迟迟难以实施。新上司劝他自扫门前雪,虚张声势喊几声“打倒侯景”表表忠心得了,犯不上动真格儿的!陈霸先哭着回答:“京都覆没,主上蒙尘,君辱臣死,谁敢爱命!”见新上司无动于衷,他决定自谋出路,一面派使者到江陵(今湖北荆州)联系萧绎,表示愿意接受萧绎领导,一面率五万大军攻击前进,冲破新上司设置的重重阻挠。历时年余,陈霸先的东路平叛大军终于抵达前线湓口(今江西九江),与王僧辩胜利会师。


二、歃血平叛

两员名将还没见面,王僧辩就落了下风。陈霸先不仅“倜傥多谋策,名盖僧辩”,使得“僧辩畏之”,而且早就“先贮军粮五十万石”。当他听说王僧辩的西路军正因闹粮荒而颇有怨言时,陈霸先慷慨地“分三十万以资之”,作为会师见面大礼。


这个大手笔使陈霸先在王僧辩军中树立了极高威望,动摇了王僧辩在军中的威信。王僧辩明显感觉到威胁,所以,当两军在湓口外的白茅湾(今安徽怀宁以东)会师时,他拉着陈霸先去“登坛盟誓”,向上天发誓:“臣僧辩、臣霸先同心共事,不相欺负,若有违戾,明神殛之。”陈霸先很配合地和他“升坛歃血,共读盟文”,读到慷慨激昂处,还不忘挤几滴眼泪和王僧辩一起“泪下沾襟。”


歃血为盟后,两支队伍组成平叛联军进逼南京。叛军在“横岭上筑五城拒守,侯景自出,与王师大战于石头城北。”王僧辩攻击受挫,萌生退意。陈霸先坚持认为“我众贼寡,且分其势”,建议兵分两路,让王僧辩继续正面攻击,自己亲率“强弩二千张,攻贼西面两城。”王僧辩正面强攻,陈霸先迂回偷袭,侯景溃不成军。王僧辩和陈霸先乘胜追击,彻底平定了侯景之乱,收复京城南京。


三、入城对比

王僧辩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但缺乏起码的政治头脑。大军进城后,他没有让部队展现出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形象,反而“驭下无法”,听任部下在京城烧杀抢掠。他的女婿和爱将敲骨吸髓压榨京城百姓,竟然闯入百姓家,把男女老少的衣裤扒个精光,再逼百姓出钱赎回衣物遮羞。百姓呼天抢地,“号叫之声,震响京邑”,王僧辩完全失去了民心。


当晚,士兵们抢劫时又烧了皇宫重要建筑物。王僧辩怕萧绎治罪,又有心护犊子,只把爱将抛出当替罪羊治罪,导致后来爱将的部下发动了兵变。


反观陈霸先,在入城前就开展了纪律教育,入城后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被百姓视为家乡的子弟兵,深受百姓爱戴。陈霸先深知一山不容二虎之理,为了不引起王僧辩猜忌,主动提出愿意开出京城,去镇守东北部战略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从此,陈霸先就以京口为根据地,以三吴为后方基地,稳固发展势力。


四、蜜月时期

军事上的胜利和官位的提升,使王僧辩开始自我膨胀。一次,王僧辩在痛斥一个投降侯景的变节高官后,得意洋洋环视着大厅里的客人说:“朝廷以前只知道有这个变节高官,哪里知道还有我王僧辨这个人!我老王在国家土崩瓦解之时,力挽狂澜,振兴社稷!看来人的贵贱祸福,的确没有准啊!”宾客们争先恐后拍马屁,王僧辩猛然意识到失言,急忙改口:“当然了,胜利完全归功于圣上的威德,将帅的效力,老夫虽滥竽充数当了主帅,又有什么功劳呢?”


王僧辩镇南京,陈霸先守京口,东西遥相呼应。他们为了共同的利益,一致推举萧绎为梁元帝。他们为了维护在平叛中结下的“情好甚密”的战友情谊,还结为儿女亲家。


王僧辩的大儿子多次提醒他:陈霸先不是只好鸟!一个高举平叛大旗从广州打到京口的高级将领,绝不会甘心做个小小的京口武官。王僧辩却“屡谏不听”,对陈霸先“推心待之”。他每次外出平叛,总让陈霸先代守南京。陈霸先也尽职尽责,把南京和京口守得稳如泰山。


一次,北齐水军二万余人聚集合肥,阴谋突袭南京。陈霸先打探清楚,飞报梁元帝。梁元帝令正在江陵平叛的王僧辩“急下赴援”,在王僧辩与陈霸先东西夹击下,“齐师大败,溺死者万计。”


当时,北齐政治腐败,赋税繁重,江北百姓民不聊生,都想脱离北齐回归南梁。几个领头人多次请求王僧辩出兵相助,王僧辩都以现在两国关系良好为由屡次拒绝。江北豪杰暗中纠集了几千人,计划刺杀北齐太守后南归。他们撇开王僧辩,直接“遣使求援于陈霸先”,说他们已经攻克了外城。


陈霸先派人请示王僧辩,王僧辩的回复跟废话差不多:“陈将军,北齐这些人和事真伪不明,你还是先等等看。如果他们真的已经攻克外城,那你就马上去支援。如果没有,你就不用出兵了。”陈霸先早料到会收到这样模棱两可的军令,所以早已率部“进军围广陵”,逼得北齐皇帝只好答应将广陵等地归还南朝。陈霸先率部回京口时,“江北之民从霸先济江者万余口。”陈霸先不费一枪一弹收复了失地,增加了人口,树立了声威,打出了国威,被梁元帝提拔为扬州军事主官。


公元554年,西魏出兵袭击江陵,王僧辩奉召从南京发兵救援,“未至,而荆州已灭。”西魏将梁元帝折磨死后,扶持梁武帝的孙子萧詧在江陵当了傀儡皇帝。王僧辩和陈霸先一起商议,决定“参谋讨伐”江陵伪政权,同时针锋相对推举梁元帝的儿子萧方智出任丞相。


五、分道扬镳

当时,长江中上游地区已落入西魏之手,长江下游和江淮地区都被北齐控制,南梁势力范围仅剩江南一隅,风雨飘摇,陈霸先的野心和欲望开始萌动起来。


这时,北齐帝横插一竿子,越俎代庖宣布为南梁选定了皇帝,叫王僧辩和陈霸先把他接回南京。新皇帝叫萧渊明,是梁武帝的侄子,八年前当了战俘,一直滞留在北方充当人质。北齐帝写信给王僧辩和陈霸先,说萧方智年幼无知,年富力强的萧渊明才是最佳人选。只要他们拥立萧渊明,北齐保证不进犯江南。王僧辩与陈霸先嗤之以鼻,置之不理。北齐帝恼羞成怒,派重兵护送萧渊明攻击南下,沿途招降纳叛,攻城略池,斩杀南朝大将并“俘数千人”,兵临江北。


南梁虽然遭受损失,但并未伤筋动骨。王僧辩手里除了陈霸先这张王牌外,还有不少好牌可打。单是他的女婿,就手握精兵数万,抵御北齐绰绰有余。而且驻扎在京口四周的精锐部队,都归王僧辩心腹统帅。王僧辩如果铁了心跟北齐对着干,北齐也占不到什么便宜。然而,面对强敌压境和北齐开出的诱人价码,王僧辩软弱摇摆的劣根性再次表现出来。他觉得,立谁都姓萧,国号都叫梁。换个皇帝,既不必承担卖国罪名,还能倚靠北齐与西魏抗衡。于是,他开始与北齐眉来眼去,讨价还价。


陈霸先听说王僧辩改变主意,急得着急上房。


侯景之乱,连梁武帝的儿子们都袖手旁观,个个忙于争权夺利。自己舍生忘死兴师北伐,图的就是能在乱世成就霸业。好容易盼到梁武帝被侯景饿死,梁元帝被西魏杀死,年仅13岁的萧方智已经被自己玩弄于股掌之上,胜利的曙光已经冒出了地平线。


北齐帝现在突然送来个中年人,自己的如意算盘岂不是要全部落空!不,绝不能让北齐帝的阴谋得逞!


陈霸先三番五次派使者捎口信送密函,冠冕堂皇地向王僧辩陈述利害:你我同受先帝重托,“语未绝音,声犹在耳”,我老陈忠心耿耿,哪能想到你会有其他企图!萧方智固然年幼,却是先帝亲子,继承皇位是众望所归。你现在舍近求远,想拥立有北齐背景的新皇上,最终只能让我大梁成为北齐扶持的傀儡政权!请你三思,千万不能接受!


王僧辩置若罔闻,铁了心要迎奉新皇帝。他先对北齐上表称臣(此举意味着南梁沦为北齐的藩属国),与萧渊明“定君臣之礼”,又将家人送往北齐作人质,然后隆重迎接萧渊明南渡长江,进入南京“即皇帝位”。萧渊明立萧方智立为皇太子,给王僧辩和陈霸先加官进爵,宣布南梁进入新时代。


六、恩断义绝

陈霸先表面上接受了新皇帝封赏,私下里一直磨刀霍霍准备武装政变。为了提振士气,他秘密预备下数千领战袍“及锦彩金银,以为赏赐之具。”他暗中派出许多间谍到北齐与南梁交界处寿春(今安徽寿县)活动,制造事端,散布谣言。在他的精心策划下,“齐兵大举至寿春”的虚假情报终于出现在王僧辩办公桌上。王僧辩误判为这是齐军进犯江南的前锋,马上派特使到京口传达“整舟舰器械”的战备指示。


陈霸先终于等来了这一天,马上扣留特使,把彩绸金钱分发给敢死队,“自京口举兵十万,水陆俱至”偷袭王僧辩。他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只有四个心腹大将知道他的目的。其他所有将领和沿途驻扎部队,都以为他是奉王僧辩军令开赴寿春前线的援兵。


王僧辩做梦都想不到陈霸先会对他下手,他正在南京国防部办公,突然被陈霸先的亲兵围困在办公室。他和儿子“帅左右数十人苦战于厅事前,力不敌”,听到陈霸先“众军悉至”,怀着一线希望跑到南门楼上,哀求陈霸先看在战友兼亲家份上饶命。陈霸先冷酷地命令放火烧门楼,王僧辩父子被迫束手就擒。


陈霸先质问王僧辩:“我有什么罪过,你要勾结齐军来打我?”不容王僧辩分辩,又故作奇怪地问:“你怎么一点防备也没有?”王僧辩知道难逃一死,于是反唇相讥说:“我委托你镇守京口这个京城的北大门,怎么说没有防备呢!只怪我瞎了眼,没有防备应该防备的人!”当天夜里,王僧辩父子被陈霸先用绳勒死。


政变成功后,陈霸先发布告示,列举王僧辩罪过,表示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稳定了京城形势。然后,他逼迫萧渊明退位,重立萧方智为梁敬帝,再给北齐上书:“僧辩阴图篡逆,故诛之。仍请称臣于齐,永为藩国。”两年后,陈霸先凭借强大的实力,威逼15岁的梁敬帝禅位,成就了自己的霸业,改朝换代建立起陈朝。


王僧辩代表的“儒家”积极入世,以在乱世中匡扶朝纲为己任,谱写过无数可歌可泣的颂歌。但是,面临生死抉择,“儒家”缺乏变通的正统观念和优柔寡断、心不狠手不辣的角色特点,注定了他们永远只能在历史舞台上充当王者的配角,成为一株依附在参天大树上的藤蔓。


陈霸先代表的“兵家”实用性强,惯行诡道,不计手段,以成功为终极目标,所以关键时刻总能“明达果断”,快刀斩乱麻。因此,“兵家”在乱世中更容易如鱼得水,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所以,王僧辩与陈霸先的PK,正是儒生与腹黑者的较量。较量的结果已经定格在历史中,给后人的启发是:循规蹈矩要敬王僧辩,创业开拓需学陈霸先。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五十余万字。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推荐:


赶鸭子上架的田单是如何战胜五国联军的?为何又被自己人排挤?


林黛玉的母亲曾经为难过王夫人?这是她不喜欢林黛玉的原因之一?


辽朝“诸弟之乱”始末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