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名人名言 > 胸有成竹造句-论画竹最高境界“胸有成竹”vs“胸无成竹”?

胸有成竹造句-论画竹最高境界“胸有成竹”vs“胸无成竹”?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19 00:26:55
阅读:

“胸有成竹”和“胸无成竹”都是对画竹的的理论叙述,阐述了两种画竹的不同观点。画家对于竹子的观察不同,经验积累的不同,绘画的切入点也是不一样的,自然就会形成不同的表现技法,形成不同的风格,体现出鲜明的艺术特点。


《墨竹图》


北宋·文同


绢本墨笔


131.6x105.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胸有成竹”的故事来源于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文同,文同是当时画竹的高手,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屋前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他常年累月的在竹林里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记录下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的变化、生长趋势的变化,在阴晴雨天,竹子的颜色的变化等等,同时他也记录下,不同的品种的种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就这样长年累月的积累,把竹子的习性都摸得一清二楚了,竹子的形象都深深的印在他的心中,所以每次画竹,根本不用画草图,信手拈来、无不逼真传神。


《墨竹图》


清·郑板桥


水墨纸本


169x80cm


文同画形成了自己的风貌,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又称之“文湖州竹派”。



《兰竹图》


清·郑板桥


168×69.5cm


苏轼曾在《文与可画筼筜偃谷竹记》中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在这篇文章中记载了文同对于竹子的热爱、痴迷。同时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晁补之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句成语,用来比喻做事情之前有了充分的准备,事情已经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有了十分的把握。


《兰竹双清》


清·郑板桥


173×95cm


“胸无成竹”的故事来源于清代著名画家,也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他曾经在一幅《竹石图》题诗曰:“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一生都在与竹子打交道,他笔下的竹子更具有生活的气息,画风清秀,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


《竹石图》


清·郑板桥


郑板桥在文同“胸有成竹”的理论基础之上,通过自己的实践提出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不同阶段的画竹理论,进而提出了:“胸无成竹”的论述,郑板桥强调画竹的时候不应受到理法的限制,要跟随自己的内心,表达胸中意气,抒发思想情感。


《七竹图》


清·郑板桥


水墨纸本


“胸有成竹”和“胸无成竹”看似很矛盾,实际是两种不同的画竹的方法,文同提出的“胸有成竹”是在长期观察、研究上得出的绘画理论,画出的竹子更加具象,偏向于写实,而郑板桥提出的“胸无成竹”,着重于性情的抒发,画出的竹子更偏向于写意,追求的是竹子的神似。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