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喻
1.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 李贺) (比喻、夸张)
敌军似黑云般逼近,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一位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将军形象。
3. 布衾多年冷似铁……雨脚如麻未断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布衾多年冷似铁”写出被子的寒冷和坚硬,“雨脚如麻未断绝”形象生动地写出秋雨连绵细密的特点,侧面表现作者凄苦的生活。
4.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零丁洋》 文天祥)
把危亡的国事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5.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龚自珍)
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6.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王维)
以“征蓬”“归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7.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沉舟”“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千帆”“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人,这一对比暗含身世凄苦却依然充满昂扬精神,表达诗人的豁达乐观。
8.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李煜)
渲染出梧桐深院的孤寂、萧瑟、凄凉的环境,表达词人难以解脱的孤寂之情。
9.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李煜)
以“丝”比喻“离愁”,表现出词人的万般无奈。
10.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表明词人为国杀敌的决心。
1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将雪花比作梨花盛开,描绘出边塞奇特的雪景,情趣盎然、壮美浪漫。
12.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以“润如酥”形容小雨的细密润泽。
13.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陶渊明)
以飞鸟自喻,表达出诗人弃官归隐后的自在心境。
二、拟人
1.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波涛拟人化,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2.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怒”字将风拟人化,写出秋风来势猛,声音大,速度快,力量强的特点。
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借花鸟表现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心情。
4.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错晓。(《望岳》杜甫)
“钟”字拟人化,写出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5.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6.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让明月带去诗人的问候,表达诗人的忧愁与无奈,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三、夸张
1.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雁门太守行》李贺)
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铺垫。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杜甫)
“抵万金”运用夸张,形容家书的珍贵,此句写出作者的焦急心情,表达对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3.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曹操)
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以及诗人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4.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登飞来峰》王安石)
表现塔高,点出诗人立足点之高,为下文的感受作铺垫。
5. 阴阳割昏晓。 (《望岳》杜甫)(夸张、比喻)
写出泰山的巍峨高大。
6.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突出天寒,喻行路之难。
7.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写出边塞的奇寒,象征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表现诗人的豪情。(掣,运用拟人,真实表现红旗冻住,北风吹也吹不动的情状。)
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表现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与友人真挚的友谊,同时道出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