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纽约布鲁克林区FDR高中的中文期末卷在网络上疯传,当卷子传到中国的那一刻,中国网友都表示自己是假中国人,学的是假语文,拿的都是假国籍。
学霸拿来的卷子,好好的看了一下:
有些词,我自己都要好好的想下才能下笔。因为这些词,是过于生僻了,但还不至于自己拿的是假国籍。然后我又去看了网友的不少评论,我觉得我自己都看方了。
看完这些评论,我不知道这到底是谁的悲哀?中国文化,我们从母语开始,寒窗苦读十几年,最后我们看到美国人的中文卷,怀疑人生甚至连字都不认识,昭君出塞去了哪里都不知道。到底是美国人太懂中国文化还是中国人已经不用中文说话,在用英语。我们中国优美文化、辞藻瑰丽的经典文学被日常生活抛到了哪里?
我记得2015年召开的政协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上海市政协委员就呼吁减少网络语言污染,例如有的网络语言是错别字,或与原意完全不同的词语, “系(是)偶(我)、稀饭(喜欢)、酱紫(这样子)、造吗(知道吗)、恐龙(丑女)、小鲜肉”,甚至“屌丝、x格、撕x”等下流的言词,会议呼吁要加强对汉语的保护。
这些语言暴力对于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大,在日常语言交往中,不少95后都不好好说话,只会讲些网络词,缺少文化的内涵。
现在我们去看中小学生每天读书学习,有微博形容地很精辟:“君子坦荡荡,小人写作业。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写作业。举头望明月,低头写作业。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作业。少壮不努力,老大写作业。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写作业。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写作业。”
学生们全年没有一天不在忙作业——周末老师布置作业,寒暑假老师布置作业,参加各种补习班、提高班、天才班。
这一大推的补习和作业里面交给孩子什么?是在培养刷题机器还是背书达人?
巴金先生说:“儿童嘛,应当让她有时间活动活动,多跑跑,多笑笑,多动动脑筋。……让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感到活下去没有意思,没有趣味,这种小学教育值得好好考虑。”
但这样多跑跑多笑笑的放养又开始担忧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果连自己文化基底都会遗忘或者抓不住的人来说,何谈创造社会价值?难道我们现在看到“见方”造句,只知道“我方了”了吗?
我们总先是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才有什么样的教材。教育改革是培养学生有独立个性、自主思考力、理性行动力的个体,而不是庞大社会机器里的一颗螺丝钉。
教育思想如果仍是换汤不换药的“育人为本”,把鲜活生命看作面点材料,而任意地去擀压、炮制、蒸煮,人才培养则只能流于空谈。
教育是国家建设的基石,语文教育是基石中最核心的部分,人类文化的一切领域都离不开语言和文字,这个基础如果是豆腐渣工程,那么大厦虽似雄伟,也摇摇欲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