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爱上对联,是从初中时候的语文老师开始的,老师姓时,他经常在下午第三节自习课时,经常拿当时的《语文报》来给大家读,有一次就念到一个书生给一个老翁写生日联,上下联都是谜语,都是指的老翁的年龄。
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花甲是60岁的简称,古稀是70岁的简称,上下联各自一算(60X2)+(3X7)=141岁,(70X2)+1=141岁。
还有一幅对子,也是数字联,同时也是谜联:
上联: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八九
但答案却不是数字,而是缺一(衣)少十(食),是一个穷人过年时贴在门口的对联。
数字对联几乎到处都是,其实,在唐诗中也有大量的这样的对联,只是藏在诗中,平时不为人注意罢了,比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杜甫的一首绝句,四句全有数字,两两一对,实在工整。
日常的长联里,也有用数字成联的,比如江西九江有一船夫,见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坐在他的船里,就道出一个上联给这位状元去对。这位状元冥思苦想,还是对不出。以后也无人对出,成了绝对。时过几百年,直到解放后的1959年,佛山一工人用轮船装运木料“九里香”(一种名贵香樟木),触发灵感,对出下联。
船夫的上联是:“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尺风帆,下九江,还有十里。”
工人的下联是:“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再比如,庐山东林寺也有一著名的数字联:
上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下联: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上联叠用“三”字,“三教”,指儒、释、道三教;“三人”,指儒陶渊明、释慧远、道陆修静;“一花”,指菩提花;“一世界”,指佛家过去现在将来为一世,东西南北上下为一界;“一叶”,指禅宗的一个宗派;“如来”,指释迦牟尼。此联为后人写三人谈儒论道流连忘返而且留下言谈三笑的故事。联语以一对三,工整独到,境界优美。作者善于从驳杂的事物中提取完美和谐的艺术体裁,有巧夺天工之妙。
相比这样的对联,济南大明湖的对联则全部写景写实:
上联:四面荷花三面柳;
下联:一城山色半城湖。
写景写实之中,上下联十四字用了四外数字。同样用数字多的还有四川眉山县三苏祠有一联:
上联:一门父子三词客;
下联:千古文章四大家。
上联自然是指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下联则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都与苏家相关。
当然,数字联也有妙联故事:
1953年,中科院组织出国考察团,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团员则是十多名著名的科学家。途中闲暇无事,华罗庚即景生情,出上联一则:“三强韩赵魏”,让大家对下联。这个上联,既指战国时期晋国分裂之后的韩、赵、魏三国,又同时隐喻了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十分高妙,也因此,十分难对。最重要的是,三强之后只能有三个字,下联若以数字应对,则不论用何数字,字数都不好控制。同时,这个下联,也应当同上联一样,在对联里嵌入一个科学家的名字,这实在是十分难对的“绝对”。大家想了一会,谁也没有想出合适的下联,这时,钱三强便向华罗庚请教。
华罗庚不慌不忙地看了赵九章一眼,笑着吟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那么,这个对联就是:
上联:三强韩赵魏;
下联:九章勾股弦。
下联一出,立刻博得了一片喝彩声。在短短的十个字内镶嵌了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赵)九章;一个是(钱)三强。而“九章”又指的是我国古代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九章算术》,在这部书里提出了著名的“勾股弦”定理。全联对丈工整,用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有深意又十分风趣,也很有现场感。对此,众科学家们幽默地说:“真是三句话离不开本行,数学家作对联也离不开数学。”《九章》首次记载我国数学家发现的勾股弦定理,“九章”又恰好是考察团的另一位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这使满座为之倾倒,钦佩华罗庚语文功底之深。
利用数字法制作对联,可以有多种技巧,如相加、相乘、递升、递减等。下面一联,就分别采用了数字的加减运算和乘除运算:
上联:尺谷入谷,量量九寸零十分;
下联:七鸭浮江,数数三双多一只。
一尺当然是九寸十分,七个当然是三双加一只。难得是上下联对仗工整。
中国的对联当然是大学问,数字联是其中极精巧的一类,喜爱对联的你,你记得有那些精妙的数字联呢?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