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今记得幼儿园里的情形,我的妈妈常常跟我提起,她说我非常害怕去上学,每天都是家人轮番把我送去,而我哭得死去活来跟回来。我还清楚记得很多次上课中途逃出去,找个地方躲起来,等到放学时间再假装按时回去。有时被人发现,去家里告状,然后我就很惨。
我并不是离开家而焦虑,而是不喜欢和别人一起,我清楚记得自己在面对很多小朋友时的不知所措。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莫名不喜欢人多的场合。
在中学时期,同学们热衷于讨论电视剧流行歌曲时,我似乎对这些都不感兴趣,想着思考宇宙人生星辰大海,看些似懂非懂的相对论量子力学弦理论,能讨论的人很少,很孤独。
工作中,同事常和我说,你耳朵打八折呀,我也承认只剩下两折。我也怀疑自己听力有问题,为此去医院检查过好几次,结果显示都正常。
我确实非常容易沉浸到自己的世界里,一不小心就进去;我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事情一多就什么都做不了;一天下来不停地与人交流让我心力憔悴,需要安安静静看两个小时书才能恢复;我不讨厌聚会,但每次聚会都会消耗我巨大的精力,要一个人安静很久才能恢复;我也不讨厌与人交流,只是如果聊一些生活琐事便会让我筋疲力尽;但是遇到频率一致的,或者讨论深度话题时,却可以连续一整天而不累,越聊越精力旺盛。
有时候我留意到很有意思的现象,人和人讲话方式不同的,有些人一连串从舌尖蹦出来,似乎不用经过脑子非常轻松,而有些人非常费力,从脑子里一个字一个字挤出来,这些讲话方式和能力并不相符合;有些人讲话的时候注意力在外面,有些人讲话的时候注意力在他自己脑子里;有些人好像有两个脑袋,可以一边聊天一边把事情做完。
有个朋友跟我说,她累的时候就要找人讲话,不停地讲,讲了两个小时就不累了。
这一切真是不可思议。
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平时所说的内外向性格。而我是典型的内向者。他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思维方式和对环境的需求不同。
在社交场合,人们说到自己性格内向时,似乎总有点不好意思,而说到自己外向时,会带点自豪。
社会对内向者有很深的不友好,我们从小被教育,内向不好,要外向一点,不要太孤僻,要与人合作。整个社会都推崇外向型性格,在酒会上觥筹交错,在生意场上侃侃而谈,社交场合中抑扬顿挫,被认为是受人欢迎,而那些默默无闻的人,被认为无趣,没有能力,被冷落。很多内向者默默地练习把自己变成外向者,尽量不让别人认为自己性格内向。
是时候为内向者正名。
如果我能更早地认识到性格内向是怎么回事,能够认识到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情是用不同的脑子,或许能在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减少更多的自我否定,也能更好地理解别人的行为与差异。
我在医院也看到好多的孩子,因为性格内向被家长不断否定,最后累积了越来越多的自我否定。他说,“我觉得我性格太内向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融入不了学校,我也不知道以后能干嘛。”旁边的妈妈说,“我一直在跟你说,你性格要改,胆子大一点”,孩子低头不语。
还有个有自伤行为的女孩子,她说,我觉得自己越来越不对了,我越来越不喜欢和人交流,我总是喜欢一个人呆着,与人相处让我觉得很累,我觉得我不能适应社会了。她的独处,可能有情绪的因素,也可能有性格的因素。但把与人相处的累,都理解成是病态,我们对性格真的是有很多的不了解,有很深的误会。
性格本身不是问题,对性格的不认可便成了问题,并且这个误会很深,会让很多人带着自我否定以及被否定,在自我改变的道路上不断受到挫折,越走越难。
很多人理解内向就是害羞,孤僻,胆小,外向则是热情,活泼,大方,我成长过程中收到的理解也是这样,但一直觉得很疑惑。至少就我自己来说,我清楚自己不是害羞孤僻胆小,我不讨厌人群,只是很容易感到累而已。
看到苏珊•坎恩的《安静就是力量》一书,知道内外向是指关注方向的不同,外向的人更倾向从外部世界寻找力量,而内向的人更倾向关注自己的内部世界。那一刻我对自己更加了解和淡定从容。但是这本书主要讲内向者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如何发挥自己优势。
再后来,读到马蒂•奥尔森•兰妮的《内向者优势》,书中用大量篇幅讲述内外向者不同的生物学基础,看的时候真是酣畅淋漓,终于解开了我很多关于认知,语言,行为方面的困惑。这些非常神奇的行为背后原来都是有生物学原因。
内外向性格最主要的不同是精力的不同。内向者是从内在的世界,比如思想,情绪,观念中获得精力,他们善于保存精力,所以在社交中容易筋疲力尽,对独处有很多的需求。
外向者精力的来源是外部世界,比如何种各样的社交活动,形形色色的人们,不同的场合和事物,他们是经历的挥霍者,长期沉思、独处,或者只是和另外一个人一起会觉得难以兴奋。他们喜欢人群和活动。
除了精力的不同之外,内外向性格者还有两个根本的不同,是对刺激的反应,以及对知识和经验的接近方式的不同。性格外向的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刺激而获得这样那样的成功,而性格内向的人会觉得这样那样的刺激太多了。性格外向的人在积累知识和经验时,会将网撒得很开,而性格内向的人喜欢进行窄一点,深入一点的研究。
我记得我在一周忙乱的工作之后,有时需要到山里住两天才能恢复精力,而有些人则是趁周末呼朋唤友。对于某一些类似隐居的生活状态,我们会看到有些人非常享受,而有些人认为非常无聊。或许两者都是真实的,而每个人并不一样。
性格内向的人喜欢深度思考,他们限制从外部进入的经验,但对每一经验都体验较深,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有必要将要思考的问题限制为一个或两个,否则压力太大。性格内向的人也憎恨被打扰,因为想要再次达到那种集中精力的状态要花费大量额外的精力,而这些额外的精力往往是他们所不具备的。
有些人用几年,几十年的时间,专心做一件事,而有些人,同时做几件事。其实这些人都非常伟大,没有哪一种比哪一种更好。
这里很有意思的也是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内外向性格者的生物学基础,所以以下篇幅较大。
大脑的神经传导通路研究
内向的人比外向的人有较多的血液流向大脑,较多的血液流量表明了较多的内在刺激。
内向和外向的人血液流动的通路不同:
内向人的血液通路更为错综复杂,较多集中于内部。流向大脑的那些部位与内部体验,如回忆、问题解决、计划等有关。这些血流的通路又长又复杂,性格内向的人专注于内在的情感和思想。外向人的血液流到大脑那些部位,在那里,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的感觉加工就产生了。他们的神经传导通路即短又不复杂,他们专注于感觉的输入。
我清楚记得正念团体里面,有些成员有特别丰富的内部感受,而有些成员则反复说自己总是感觉不到,而且她喜欢看电视,吃零食,一切带来外在感觉的东西,她讲话的时候非常流利,话语从舌尖蹦出。
字词回忆方式不同
内向的人在向外大声说话时常常难于想起他想要表达的合适的词汇,我们的大脑在说读写时,使用的是许多不同的区域,因此信息需要在不同的区域间自由地流动,因为信息流动的缓慢,字词回忆对性格内向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个问题。原因是我们使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所以需要花较长时间来提取,并需要恰当的联系来达到长时记忆,以寻找需要的合适的字词。写出一些字词,在大脑中使用的是不同的神经传导通路,对于性格内向的人来说,这似乎较为顺畅一些。
我清楚看到有些人有非常有价值的想法,也知道他做事极具能力,但是你看到他讲话总是那么艰难,一句一句从脑子里拎出来,进行组织排版。还有些人文字非常流畅,而一旦表达便磕磕巴巴。
神经递质研究
内向外向的人,不仅血液流动的通路不同,而且每一条通路也需要不同的神经递质。
外向的人对多巴胺较为不敏感,却需要大量的多巴胺,因此需要肾上腺素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中释放出来,使大脑中具有更多的多巴胺。他们所使用的神经传导通路是受多巴胺的刺激。
所以外向的人越活跃,就会有越多的快乐感被激发,使多巴胺增多。
内向的人却对多巴胺高度敏感,太多的多巴胺使他们感到刺激太多。在他们较占优势的神经传导通路上使用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它影响到我们的注意和学习(特别是感性知识的学习),影响我们维持一种平静、活泼的情感,以及利用长时记忆、发动有意动作等。当我们在思考和体验时,它刺激我们产生一种美好的情感。
内向的人需要一个多巴胺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乙酰胆碱处于较好的水平的有限的范围,以使他们感到平静,以及没有压抑和焦虑。
信息加工过程
内向的加工过程
性格内向的人的脑袋里有很多的想法和情感。他们再三地思索——将新的经验与旧的经验反复进行比较。他们通常与自己不停地对话。一些性格内向者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思考得太多,也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时间来使一些想法或解决办法突然出现在脑海之中。
他们需要回到长时记忆中寻找信息。这需要没有压力的一定的思考时间。他们也需要给自己一些空间使情感和印象翻腾起来。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或在做梦时,神经传导通路对日常经验加以整合,并将它们像文件一样地放在大脑的许多区域,存储在长时记忆之中。他们处于一种不断的浓缩精炼过程,需要大量的内在精力。
乙酰胆碱也激起下丘脑发送信息到副交感神经系统,以储存精力。这一系统使身体反应慢下来,使性格内向的人得以仔细考虑并对情境加以审视。如果作出的决定是采取行动,它将需要有意识地思考并需要一定的精力来使身体运动。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性格内向的人在集中精力思考问题时会坐较长时间的原因。
外向的加工过程
性格外向的人对感觉和情绪的输入非常机警。当他们受到刺激时,能迅速做出回答,因为他们的神经传导通路既迅速又容易产生反应。他们的短时记忆的内容就在舌尖,所以当性格内向的人还在为一个字词苦苦思索时,性格外向的人已经是妙语连珠了。
性格外向的人需要更多的信息输入,以维持反馈圈的工作。他们的系统发警报给不需要太多思考就可以采取行动的交感神经系统。它释放肾上腺素、血液(氧气)以及葡萄糖,从而使身体保持充沛的精力。从不同器官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反馈圈,发送一些成分回到大脑以产生更多的多巴胺。多巴胺和肾上腺素从感觉良好中心产生快乐感。所以说,不奇怪为什么性格外向的人不想慢下来。
对性格内向的人来说,所有的那些肾上腺素和葡萄糖很快就会使他们感到精疲力竭。刺激太多,消费太多的精力,会使他们疲惫不堪。由于不能从多巴胺和肾上腺素获得许多的快乐感,而且反馈圈里的乙酰胆碱也不会增加,他们从这一种系统中不会得到性格外向的人所得到的那么多的美好体验。
我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一看电影大片就开始把视听说通道关闭开始睡觉,这个故事被朋友笑话了很久。
以上几个方面,组成了性格内向、外向延续体两端的完整的作用反馈圈。两个系统都在其作用,一个集中于外部世界、一个集中于内在世界。
内外向人的交流风格
Z 内向人倾向于
o 对于自我持有旺盛的精力、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并只和那些他们非常熟悉的人分享
o 在与其他人分享个人的信息前非常犹豫,在回答前需要用一点时间来思考,在对外部事件作出反应前需要用一点时间来反思
o 他们宁愿选择一对一的交流
o 内向的人讲话时需要别人的邀请,而且可能更喜欢通过写的方式来进行文字上的交流
o 偶尔他们可能以为他们告诉了你一些其实并没有告诉的事情,他们脑中总是想着各种各样的事情
Z 外向的人倾向于
o 与旁边几乎每一个人分享自己的精力、兴奋和热情
o 对问题和外部事件的反应非常迅速
o 容易分享个人信息
o 无论是一对一的交流还是在团体中的交流都感到同样的舒适和愉快
o 通过响亮的谈话进行外部思考,与其他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o 他们常常不给其他人讲话的机会,从而经常不能使自己所提出的观点有深刻的意义
o 更喜欢面对面的交谈、口头的交流,而不愿是文字的交流
内向的人总是不停地评价自己所说的话。在他们的大脑中控制言语表达和言语理解的布罗卡区有着活跃的内部声音。它位于大脑中负责对反应进行评估,并对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比较的区域的神经传导通路上。
性格内向的人的内心的声音常常是专注于他们说了些什么,而这会产生让人遗憾的作用,使他们降低说话的声音。
对性格内向的人来说,仅仅是处于人群中就会让他们感觉刺激太多。在人群中,或是在任何喧闹的、具有攻击性的环境中,他们的精力很快就会被用光。他们可能很喜欢与人交流,但是无论是与任何人交谈之后,他们通常都会感觉需要离开、休息一会儿、呼吸一点新鲜空气。
性格内向的人可以通过与人一对一地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而感到很有活力,而且他们可以通过复杂的讨论,彼此都认真地思考对方的观点,从而获得充沛的精力。我认为这种交谈是有创造力的交谈,因为它可以不停地产生新的观点。这种发展性的谈话的节奏对性格内向的人来说比较合适。
性格内外者的大脑--身体线路
很有趣的是,在生活中,经常可以通过观察看到性格内外向者的表现。
Z 性格内向者的大脑--身体线路
当一个内向者大脑在思考着,他的表现很可能是:
o 讲话时减少眼神交流,而专注于搜寻字词和想法,听讲的时候增加眼神交流,以吸收信息。
o 使他人惊讶于他们信息的丰富。
o 因为他人太多的关注而害羞地离开。
o 在有压力,疲倦或处于群体之中时,表现得呆滞,晕眩,心神不宁。
o 可能有所思考时才开始说话,这会使其他人感到迷惑。
o 记忆力很好,但要用很长的时间来恢复记忆。
o 会忘记他们非常了解的事情—在解释时可能结结巴巴,或暂时遗忘想要表达的词。
o 在彻夜思考后,对睡前所思考的观点,想法,和情感比较清楚。
o 可能在书写或谈论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
Z 性格外向者的大脑--身体线路
性格外向的人的大脑不断寻找新的信息输入,他们可能是:
o 渴望得到外部的刺激,不喜欢独处太长时间。
o 讲话时增加眼神交流,一了解其他人的反应,听讲时减少眼神交流,注意环境中发生的事情。
o 喜欢交谈,而且非常擅长,被别人关注,成为公众注目的焦点时感到精力十足。
o 妙语连珠,讲话的时候比听话的时候多。
o 有很好的短时记忆,可以迅速地思考问题。
o 在参与讨论体验新颖的事物时活力十足。
o 非常容易并且流畅地进行社交聊天。
以上,是性格内外向者的一些不同,当然内外向不是两个极端,而是连续谱图,人的行为模式也受到除了性格内外向之外的其他众多因素影响。
但是了解自己的性格,了解孩子或家人的性格,或许可以更好地理解,支持,照顾他们或自己,让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找到一个更适合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