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名人名言 > 杏花的句子-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绝美词句背后的家国哀叹

杏花的句子-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绝美词句背后的家国哀叹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04 07:21:34
阅读: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每当读到这样绝美的词句,内心总是不由得一颤。词人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春风沉醉的美妙夜晚。月光皎洁,清风徐来。杏花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笛声在歌舞的映衬下悠扬宛转,这样令人难忘的夜晚,仿佛幻化成一个不会破碎的梦,在岁月的最深处浅吟低唱,不经意间触动着人们的心弦。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这句词出至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陈与义是洛阳人,字去非,号简斋。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是两宋之交著名的文人,诗词俱美,风格与苏东坡相似。


二十四岁时,陈与义考中进士,随后被任命为文林郎。这是一个闲职,主要负责文教工作。陈与义做了三年以后就辞职回乡,与一群好友吟诗作画,过了一段十分快活的日子。


1127年四月,金兵攻入汴京,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陈与义南下避难,几经周折,于1131年抵达南宋的行在临安。(南宋朝廷并没有承认临安的首都地位,一直称其为“行在”,“临安”即临时安顿之所,他们一直把开封府称作京师)


1135年的一天傍晚,云销雨霁,被大雨困了好几天的陈与义,决定出门透透风,呼吸下新鲜空气。他来到寓所附近的一个小阁楼上,看着天上的明月,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的那个夜晚。“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词人在这个孤独的月夜,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二十年前的洛阳午桥。那年的午桥上,高朋满座,大家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一派热闹景象。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等到酒席散了,大家的兴致依然不减。一群人坐在花影摇曳的杏树下,吹起玉笛。悠扬的笛声,飘荡在月光如水的夜晚。


一阵风吹过,杏花摇落,落在静静流淌的河水中,意趣无穷。这时的流水落花,不是“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的无常,不是“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的愁怨,更不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哀绝,而是“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的闲适。


人们沉醉在这样闲适怡人的风景中,沉醉在和煦的春风、沁人心脾的花香中,忘记了时间,竟未察觉那月亮已经渐渐隐没在流水中。斜月西沉,天亮了,而这一晚的笛声花影,已经深深烙印在记忆里了。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没想到那日一别,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之久。这二十多年来,陈与义一度颠沛流离,客居他乡,只能在诗卷里消磨半生愁苦。杏花开了又谢,年华来了又走,正所谓“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这二十多年,就像一场噩梦,多少离乱,多少悲苦,让人不堪回想。


“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不堪回首的往事,就让它随风而去吧,今时今日,暂且登上阁楼,看那彩云追月,星河明灭。可是今晚的月色再好,词人内心依然无法平静,他孤独伫立在小小的阁楼之上,沉思往事,暗自神伤。


不知过了多久,江上传来一声声渔歌。打渔的老者,在风波不定的江面上,在渔火的映照下,唱着自编的歌谣,唱起古往今来的兴衰存亡,那歌声虽然低沉,却字字诛心。渔夫可以看淡世事的无常,但是处于时代巨变中心的词人,又怎能轻易释然呢?满目山河残破,故园遥不可及,千愁万绪,萦绕心间。今晚,又是一个不眠夜了。只是那年摇曳的杏花、悠扬的笛声不复存在,只剩下这微弱的渔火、喑哑的渔歌,伴着那滔滔江水,在无尽的残夜里,诉说着兴亡。


举报/反馈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