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家对于这部电影并不陌生,这是改编自美国著名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的真实故事,在2006年上映。虽说是十年前的电影了,但是这部励志电影一直被作为教课题材,永不褪色。
其实,小编看这部电影是有原因的。相信现在有很多人和小编一样,也在找工作的茫茫大海中寻找着自己的方向,寻找着那搜属于自己的船舶。但是,现在每年毕业的就业生就有上千万,再加之换岗位的,就业成为了一个不争的现实问题。其实小编一直觉得自我条件良好,找份工作的事还是比较轻松的。但是直到遇到了那份工作……
其实对于毕业四年的人来说,那不算是最好的工作,但是我比较看重他们的成长环境。投了简历后我加了人事负责人微信,问其对于学历是否可以适当放款条件时,对方斩钉截铁地回了一句:“不好意思,学历是最基本的,您的学历不符合我们的招聘需求,所以不能参加面试”。我又为自己争取了好几次,还是一样的结果,我不得不放弃。
我不是真的很想很想得到这份工作,我坚持的是学历为最低门槛这件事。在此之前,我无论应聘什么工作,即使明确最低本科学历或者硕士学历,我也能有面试的机会,但是这份工作这么强势地拒绝我,还真是第一份。一直没有把学历看在眼里的我,此时恨透了自己当初没有好好学习。
其实我以前的成绩并不差,只是,考试的时候失误了,后来由于家庭原因不能去复读。一失足成千古恨,书到用时方恨少,我现在才能深刻体会到。
之前硕士生的室友在上海找了三个月的工作无果后回了老家;保送到985上大学的高材生也找了近一个月也没有合适的工作;另一位985的室友去找工作薪资要求6K就心满意足了。之前我一直不相信这是现实,但是,现在,我相信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心情低落的我想起了这部电影,这部一直被作为教科书的题材激励人心的电影。
《当幸福来敲门》的主人公,先是创业失败(花了所有的积蓄买的仪器设备卖不掉),弄得交不起罚单费,付不起房租费,最后妻子在争取无果后离他而去。没有钱付房租,去救济站祈求床位,在卫生间过夜……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主人公在洗手间落魄流泪的表情,那是对自己的无能留下的无奈之泪。
身无分文饱受饥饿与寒冷之苦,妻子唾身离去,还要承担繁重的税务。两次被房东赶出门,睡卫生间,因无能付税蹲牢狱,穿着一只鞋子上班……
我想,我的日子并没有主人公那么糟糕,像他那样的处境,都能那么乐观,为什么我不可以呢?
同是销售出生的我,我知道每天打电话意味着什么。当时的我每天最高的记录是500多通电话,一个约谈。也像主人公一样,只要是客户的一个电话,不关风里来,雨里去,不管早晨亦或是晚上,我们是有求必应。那段时间过得很辛苦,但是很充足。
就像男主一样,重新找工作找了份实习生的活,被妻子嘲笑,毕业四年的我也拉不下脸来找应届毕业生赶的活。这一点上,我是很佩服他的,有多少人能降低自己的姿态重头开始呢?不,那不是重头开始,而是比别人有劣势:年龄。我很难想象自己和一群比自己小四五岁甚至七八岁的同事做着一样的工作,是何种滋味。很多东西,说起来是很有道理,但是要做到,真的很难。
影片中,主人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最终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企业家。但是现实社会呢?现在的这个复杂的社会,已经不是光凭努力就能得到回报的时代了。暂且抛开竞争压力之大不谈,各行各业都有一些不成文的套路(潜规则),除了像主人公那般勤奋之外,还要特别会处理“人情世故”。
但是不管怎样,努力和勤奋是一个成功者必须具备的能力,连这点都具备不了,谈何成功?
我没有想过自己以后能有很大的一番作为,更不敢想像像影片中的男主那么成功,但是,我会尽自己的能力,像男主一样勤奋,一样努力,即使没有一个很好的结果,有这个过程,也足够了。
苟且过后,便是远方!我会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