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话说慈禧太后准备举办70岁大寿庆典,为增喜庆气氛,先一年举行恩科会试,恩科取士的结果是壮元王寿彭。有知情者议论道:“他这是因名得福。王寿彭,这三字的意思是说,君王之寿可与活了800岁的彭祖一样。这正好应了太后70大寿的景儿,老佛爷一高兴,就钦点了他为头名壮元”。
2,光绪皇帝甲辰科殿试时,原以拟定朱汝珍为首魁,但当时正值大旱,举国祈雨,旋即由慈禧太后做主,改榜眼刘春霖领榜。慈禧认为“刘春霖”这名吉利,由他领榜,有春风化雨、甘霖普降的祥兆。朱汝珍由此降为榜眼,而刘春霖却因名拔升壮元。他虽无卓越政绩,却以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壮元而留名青史。
3,同治皇帝戊辰科殿试时,有一位叫王国均的人,本已列于前十名中。可那位临朝听政的孝钦太后即后来的慈禧太后,认为“王国均”听起来像“亡国君”,顿敛龙颜,将其降在三甲,让他做了个“榜下知县”,潦倒一生。
4,曾长期统治山西的土皇帝阎西山(1883-1960)原名阎万喜。“阎锡山”是一位算命先生给改的名。1902年的一天,山西巡抚衙门前贴出文告,要创立武备学堂,招收武备生员。一心盼望儿子能出人头地的阎书堂让阎万喜去应考,无奈阎万喜学的是私塾旧学对洋书新学一窍不通。阎书堂只好买通一位学过新学的赵廉佑替儿子应考。能否考上?阎书堂心中没底,便领儿子去算命。只见算命先生掐指一算,连声恭喜“贵子定能考取”。但算命先生又说阎万喜命中五行缺金,于是为其改名“阎锡山”。这回有“锡山一座”再也不必担心缺金了。算命先生的吉言是否灵验?父子俩翘首以待。发榜后,“阎锡山”大名果然在榜首。“先生真乃神机妙算啊”!父子俩惊喜万分,由此对算命这行深信不疑。
5,明末武将洪承畴(1593-1665)明万历进士,颇受崇祯帝赏识,后来官至蓟辽总督。他素以“忠”、“节”自命,亲自撰书一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1641年,他率领13万人在松山与清兵作战,兵败被俘,屈膝投降。时人即在他这副对联的末尾分别加上“矣”、“乎”二字,一变而成: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两个虚字一添,使联语蕴含着鄙弃之意,嘲讽了洪承畴出尔反尔的投降变节行为。洪承畴随清兵入关后,残酷镇压江南抗清义军。在他60岁生日那天,还厚颜无耻大摆宴席,庆贺寿辰。来宾中,有一人打开一副对联:史鉴流传真可法,洪恩未报反成仇。这一上联,嵌着抗清名将史可法的姓名,借以嘲讽洪承畴的变节投清;下联则是以“成仇”谐音“承踌”,直接斥责洪的投敌卖国。洪承踌看后,尴尬万状,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