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育”是最近几年特别流行的一种婴幼儿启蒙形式。在孩子开始学习语言的时候,或早在孩子刚出生时,爸妈就努力营造双语环境:读英文原版绘本、听英文儿歌、看英文动画片……想让孩子从小就成为一个“双语娃”。
双语学习(本文特指中文和英文)对孩子好处很多,学习外语不仅能满足孩子交流的需要,多说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可以和更多的人相联系;而且还能“锻炼”大脑,熟练使用两种语言的人在某些认知功能上也具有优势。
然而,关于孩子的双语学习,有些爸妈依然有很多困惑、误解,芝麻酱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关于双语学习的一些误解。如果爸妈被这些常见的“误解”误导,很有可能会错过孩子最佳的第二语言启蒙期。
误解1:让婴幼儿接触多种语言可能会导致他们的语言发展迟缓。
事实:每个孩子开口说话的时间都不一样,早或晚更多是自身内因决定的。无论是单语环境还是双语环境,孩子说话早或晚的几率其实是一样的,不会因为多学了一种语言就导致语言发育迟缓。
在所有语言中,前语言发展的里程碑都是一样的。和其他孩子一样,大多数双语孩子在一岁时说出自己的第一个单词(如妈妈、爸爸);到两岁时,大多数双语孩子可以说出两个单词的短语(如我的球、没有糖)。
一个会说两种语言的幼儿可能会把一种语言的部分单词和另一种语言的部分单词混合在一起。虽然这可能会让其他人更难理解孩子的意思,但这并不是语言发育异常或延迟的反映。单词总数(孩子正在学习的两种语言的单词总数)与说一种语言的同龄孩子使用的单词数量相当。
误解2:对孩子说两种语言可能会导致语言发展障碍。
事实:双语孩子在学习语言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严重程度都和学习单语的同龄孩子差不多。如果一个双语孩子有语言发展障碍,那这两种语言会同时出现问题;即便不进行双语学习,单学习一种语言也会有发展障碍。语言发展障碍不是由学习两种语言引起的。
误解3:学习两种语言会使孩子感到困惑,有语言混乱的问题。
事实:语言学者Barbara Zurer Pearson研究发现,婴儿一出生就能够感知不同语言的差别了,尤其是全然不同体系的语种(如,中文和英文),孩子能清楚地知道这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双语孩子会适时区分使用两种语言,如,国际幼儿园的孩子回到家会跟爷爷奶奶说中文,但在学校就跟老师说英文。
有些双语孩子偶尔会混淆语法规则,或者他们会在一个句子中使用两种语言的单词,这是双语孩子语言发展的正常阶段,并不意味着孩子感到困惑。对双语孩子来说,中文是孩子更熟悉的强势语言(毕竟是母语呀),而英语则是稍微陌生的弱势语言。在使用弱势语言时,孩子词汇有限,组织成句比较困难,就会“借用”强势语言的词汇来弥补。
这种“双语混用”只是暂时的,随着弱势语言的词汇量增多,孩子慢慢就能够只用这个语言进行表达了。
误解4:双语孩子一旦上学就会遇到学业上的问题。
事实:比起只学一种语言的孩子,双语孩子可能对文字的写法和读音有更好的理解能力。研究表明,掌握两种语言在学术上有很多优势,如,出色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多任务处理能力,以及更大的认知灵活性。
当然,双语孩子最适合什么样的学校环境,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如果是幼儿园或小学,沉浸式英语教学环境是最好的;如果孩子学习英文比较晚,如,初高中孩子学习英语时,最好用他们熟悉的语言来指导、教学,即,用中文讲解英文的规则。
误解5:如果孩子没有在很小的时候学习第二语言,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流利地使用第二语言。
事实:尽管理想的语言学习期是生命的最初几年——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但大一点的孩子和成人仍然可以流利地掌握第二语言,只不过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越早接触第二语言,越容易掌握。通常孩子在7岁之前,可以相对轻松地掌握第二语言,从出生就开始启蒙了哦。
误解6:如果一个孩子不能同样流利地使用两种语言,他就不是真正的双语者。
事实:许多会双语的人都有一种主导语言,主导语言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关键取决于语言的使用频率。一个人对两种语言的掌握不是同样流利,并不意味他不是双语者。
爸妈平常要尽量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经常使用和练习英语口头交流以及写作和阅读,将有助于孩子长期保留其第二语言。
要培养一个双语孩子,爸妈要记住“30%”这个数字,也就是说,孩子在醒着的时间段里,至少要有30%的时间暴露在第二语言中,这门语言才会成为孩子的“可使用语言”。
有意识地为孩子营造双语环境,让孩子长时间接触新语言、每天都接触。对爸妈来说,真的是一个很费精力(可能还很费财力)、很需要毅力去坚持的任务。
如果爸妈在孩子“懵懵懂懂”的年纪,就帮他掌握了一门新语言,那么当孩子在未来因为这个工具而获益良多时,他和你都会对现在的坚持不懈而充满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