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新疆旅行,大部分人会选择去看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琼库什台,因为那里的高山草原风光,美得没有办法用词语来描绘。并且那里的风景纯属自然,没有丝毫人工雕琢的痕迹。于是在这个初夏,我不远千里,从江南水乡,来到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
“琼库什台”,是哈萨克族人的语言发音,意思是“大平台子”。“台子”一词,大体是指山间空旷的平地,这样的平地适合游牧民族居住和放牧。琼库什台村,隶属于新疆伊犁州伊宁市的特克斯县,它离开特克斯县城约有九十多公里的山路,村庄就坐落于著名的喀拉峻草原的边上,天山山脉的脚下。
从前,琼库什台村,是一个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山村。这个山村里约有300多户居民,以哈萨克族人居多,以放牧牛、羊、马等牲畜为生。村里的民居,沿着山间的平地,不均匀地分布。因为山村四面环山,村中有一条库尔代河流淌而过,所以在河道的两边,民居会相对集中一些。
琼库什台村的民居,以小木屋建筑为主。村民就地取材,用山间整根原木,一根一根垒起来,原木之间没有铁钉,完全依靠掏、榫、拱等各种方法搭起来。因为山间潮湿,冬季还很冷。采用原木搭建的房屋,可以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这样一种木屋结构的村居,在整个新疆的伊犁河谷内,非常少见。
哈萨克族人主要从事游动放牧,用他们的术语来说叫“转场”。夏季时,高山草场的嫩草多,牧民会赶着牲畜上山放牧;而冬季时,山上被大雪覆盖,牧民会将牲畜赶下山,来到平地上给牲畜喂草料。这样年复一年的转场放牧,使得每户牧民都有两个“家”,分别在山上和山下的平地上。
琼库什台村的海拔在二千米以上,说是“平地”,其实就是山岗上的高地,只不过较为平坦一些。村民居住的小木屋,屋顶上都会长出草来。据说这是村民用来分辨山上草场的嫩草生长情况,当自家屋顶的草变成青色时,说明山上的草场已经适合放牧了,牧民便会赶着牲畜上山。而当屋顶的青草变成枯黄时,留在山下的村民,便会知道山上放牧的人们要回家了。
一年之中两次重要的“转场”,就是当地人的生活。通常山上放牧的地方,小木屋会修的简单一些,而山下平地上的家,则会建的正式一点。随着时代的变迁,昔日游牧的习俗,正在向永久定居转移。所以在琼库什台,有数十栋小木屋,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至今还有村民居住着。
从前,从特克斯县城到琼库什台村,没有便捷的公路,人们出行主要依靠骑马。现在,从县城到山村,已经修建了一条环山公路,虽说路况比不上江南地区的公路,但还是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每天从特克斯县城有发往琼库什台的班车,走一趟需要花上四五个小时。
山村里的居民较为分散,在村子的中心,已经通了电,但在村子的周边,依旧没有电力供应。这几年,来到琼库什台旅游的人较多,村庄周边的山梁上,也陆续新建了一些民宿。但这些民宿大多用自备的柴油发电机发电。而且无线信号也很差,通信基本靠大声喊叫。
就这样一个生活条件相对差的山村,却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旅游。人们喜欢琼库什台,主要是这里的风光,一切都是最自然。山梁呈弧线状,夏天的时候,草原山会盛开艳丽的小花,成群的牲畜懒洋洋在草地上吃草,蓝天白云之下,能听到天澜般的歌声,那是放牧的人在哼唱。
流淌过村庄的库尔代河,开春融化后,会奔腾着清澈的河水,那是来自天山山顶上融化的雪水,喝上一口甘甜透心凉。站在山岗上,可以看见远处白雪皑皑的天山之巅,那终年不见融化的积雪,夏日里依旧白的亮眼。
这里的海拔不至于让人觉得不适,反而山里新鲜的空气,可以沁人心扉。随便走到牧民的家中,问牧民要口水喝,淳朴的哈萨克族人,会倒上一碗奶茶给你,奶香扑鼻。大部分哈萨克族人都能讲汉语,所以跟牧民唠嗑家常没有丝毫问题。
在琼库什台村,哈萨克族人能歌善舞,同时还是非常了不起的“厨师”。问牧民买只羊,他们会帮你加工烤全羊、烤羊肉串,做羊汤,而且吃上去非常可口。一些原本对羊肉有抵触情绪的人,来到这里也会大口大口吃起羊肉来。
到琼库什台,可以让人忘却烦恼,可以让人回归大自然。静下心,聆听溪流的声音,聆听山鹰掠翅飞翔的声音。当然还有那青色养眼的草原。作者简介:陆建华摄影(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