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吹”字,右边是简单直白的一个“口”,左边还跪着一个人。
开始的时候,这个哈欠是冲上打的,后来也许古人觉得这样有点不雅观,于是把人的大嘴巴改为朝下了,身体反而有点向前倾的样子,这就是欠身的意思。
再后来呢,“欠”上的大嘴巴不见了,人们把它写成了三撇,为啥呢?
打哈欠往往要伸懒腰,所以“身体稍微向上移动”的含义也藏在其中了。类似《水浒》《三国演义》里描写两个人骑马相见时,往往一人会“欠身施礼”。就是表现身体稍微移动,行见面礼的样子。
当“欠”与“口”结合起来,就不仅仅在说打哈欠,而是说撮起嘴巴出气的样子。
很多与“欠”字结合的字,也与嘴巴相关,比如 “歌”,要唱歌必须用嘴巴唱啊;
你可能会有疑问了:“欠”字还有“缺乏、不够”的含义呢,我们现在最常用的词就是“欠钱”。
清朝的大学问家段玉裁认为:人之所以打哈欠,是氧气缺乏导致的,所以才引申出了“亏欠”的含义。
我发现,中医的理论里也确实有这个说法:肾气不足所以人才会打哈欠。
闹了半天,“哈欠”与“不足”是一对双胞胎呢,大学问家就是大学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