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石国人(读史专栏作者)
四大名著,洋洋洒洒百万言,却又句句字字经得住推敲,有的话语看似错误,其实暗藏玄机,作者没错,是读者的理解不够。来看:
一
《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关羽斩颜良:
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
有没有搞错?关公使的是青龙偃月刀,怎么不是“砍”?不是“劈”?变成了刺!作者写错了?
原来,关公斩颜良,玩的是个“快”字,快得来不及扬起刀,而是乘着马的冲势,平端起青龙刀就戳了过去,把刀当了枪使,所以叫“刺于马下”。
一来是关公久闲,立功心切,想尽快杀颜良给曹操看;二来让读者心服——颜良是一等一的高手,不快,说不定还杀不了;三来越发体现了关公的神勇;四来推动了故事情节,要杀不了,后面故事没法讲。
所以一个刺字,乍一看不合理,其实包含了作者无穷的智慧!
二
《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在大树十字坡,孙二娘对武松下蒙汗药失败,丈夫张青向武松赔礼道歉,并爆料了夫妻店的一些黑幕:
张青道:“只可惜了一个头陀,长七八尺一条大汉,也把来麻坏了。小人归得迟了些个,已把他卸下四足。如今只留得一个箍头的铁界尺,一领皂直裰,一张度牒在此。别的都不打紧,有两件物最难得。一件是一百单八颗人顶骨做成的数珠,一件是两把雪花镔铁打成的戒刀。想这头陀也自杀人不少。直到如今,那刀要便半夜里啸响。小人只恨道不曾救得这个人,心里常常忆念他。”
七八尺一条大汉,也把来麻坏了,被孙二娘卸下四足!
人有两手两足,这个大汉被卸下四足?是作者写到这儿心塞?弄错了?
其实,四足一说是张青口里说出来的。因为在孙二娘眼里,被麻翻的“手里行货”早已失去了人格,只能算些四足动物罢了!
你看,他家人肉作坊里就“墙上绷几张人皮,梁上挂五七条人腿”。在孙二娘眼里,和猪腿羊腿差不多!
张青爆料的“卸下四足”,无意中反映了黑店老板麻木的心态,我他妈只是杀头猪,杀只羊而已!
同时增强了故事的生动性,还原了事件的真实性。
每次读到这里,就叹服作者。若是一般作者,必定写成“卸下两手两脚”。当成人看待,黑店老板轻描淡写的心境就出不来了。
值得补充的是,张青还具体说明了对于三种社会弱势群体他们不下手。盗也有道,不在这里讨论。
三
《三国演义》第五回,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吕布纵赤兔马赶来。那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布举画戟望瓒后心便刺。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玄德挚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
原著交待了关、张二弟战不倒吕布,刘备“刺斜里”来助战。
刘备,三国中最正人君子,最光明磊落的人,这次罕见的不从正面进攻,而是从斜面来,有点搞偷袭的味道,这可不是他的一贯作风,也不合乎三国流行的先通名、后动手的战斗程序。
但是刘哥心里有点怕怕啊。吕布,是三国中最能打的人,战力爆表,人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是最能打的狠角色。而他自己呢,“性宽和,双耳垂肩”——一幅张国立的老实样,有个屁用啊。
年轻时为养家糊口,刘哥“织席贩履”,从没进过健身房。不像二弟关羽,保镖出身,又特别能打,曾酒尚温时斩华雄。
你看刘哥“挚双股剑,骤黄鬃马”,挚就是使劲地握着的意思,举着两把剑冲过去,舞都不会舞,或者说舞不动,吓吓人罢了。
果然,在三国中排名二、三能打的关张联手下,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飞马便回”。
战后总结经验,关张二弟批评了刘备,好险!大哥不是打架的料,以后都别上了(原著里没有,我猜的)。
的确,三英战吕布之后,刘备带兵打战是天天的,但亲自动手是再也没有了。
“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张飞不“抖擞精神”,不满负荷运行,怎么能一人战吕布?
关张二弟“战三十合,战不倒吕布”意味着虽然没胜,但占上风了,为吕布逃走作好铺垫。
刘备一个“挚”字,说明举双剑很吃力,也不会动作,所以只能从斜面蹭过来。
吕布“虚刺一戟,玄德急闪”,主要精力防着关张,就只能是“虚刺”。再者,你要是“实刺”,刺死了,男一号都死了,后面怎么玩?
最爱看古典名著。人家那语言,那分寸,一词一句尽显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