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经常轮番上演着大人催、小孩拖的各种“战争”,我们不断的催促孩子:“赶紧去写作业”、“赶快去洗澡”、“赶快去睡觉”…… 但是,我们很少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时间管理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催促孩子做事情的目的,难道真的就是为了“快”吗?
分享一个案例:
我比较注重孩子自己去收拾玩具这件事,原来我的目的也是以“快”为主,后来在学习了时间管理的一些方法后,我意识到如果仅仅把眼光盯在“快”这件事情上,我的情绪通常情况下都会不太好,很多时候都会着急、焦虑。经常是压着火去提醒孩子,这种时候语气态度自然也不好。而孩子为了满足我对他快的要求,他开始做一些为了追求“快”,反而会让我更加无法容忍的事情。
有一次,在他玩完玩具,睡觉之前,我就催他:“赶紧把你的玩具都收好,你看这么多书都放在外头呢,赶紧全部收好。”他听了这我的这个话之后,的确是很快地行动起来了。他把他所有书、绘本股脑塞进柜子里,玩具也全部扔到箱子里,然后“啪”一下把门关上。当时我在旁边一边看着,其实是有点“气不打一处来”的感觉。因为当他再去打开柜子,往里面放东西的时候,所有的玩具和书“哗啦”一下子就全部掉了出来。
事情后,我就开始反思,和大家分享这个案例,也是想给大家一些警示:我们在引导孩子抓紧时间做事情的时候,我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是“快”的话,刚才的案例中,我的孩子已经做到了,但为什么我还是很生气呢?
时间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在传统的时间管理的概念中,通常是去追求速度和效率。但是却经常让人陷入单纯地去与时间赛跑的恶性循环当中。在最新的时间管理的理念中,目的不再是与时间去进行竞赛,而是我们找到每个人生活的平衡点,不只是为了加快速度,提高效率,而是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学习,高效的去实现我们人生的理想。
所以,时间管理就是要用适合的速度做重要的事情。时间管理不是图快,而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建立。我们要引导孩子把时间和专注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对孩子的时间管理,我们该从何入手呢?
让孩子去感受时间
小朋友的时间管理可以从让孩子感受时间开始,低龄的孩子往往没有时间概念,当孩子对时间有感觉后,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时间。下面给大家分享几个让孩子感受时间的小方法:
强化时间概念:如果孩子还不会看表,可以通过生活的点滴来强化孩子对时间的概念。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去看表上秒针的转动,让孩子感受一分钟究竟有多长。
在跟孩子每天的交流当中,有意识地去用时间来划分一天当中的不同时段,比如可以和孩子说:“宝贝,我们早晨7点要起床了,8点要到幼儿园,中午12点的时候你在幼儿园要吃午饭,下午5点妈妈来幼儿园接你。”
给孩子讲故事:照片是非常好的育儿工具,建议大家可以利用起来。我们不妨把和孩子的照片打印出来,做成相册,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翻阅相册,让孩子感受自己的成长轨迹,是伴随着时间而进行变化的。
我们还可以挑出一年四季孩子不同的照片,一边让孩子去观察照片中的景色、人们的穿着有什么区别,一边来描述照片中发生的事。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回忆和描述照片中发生的事。用这样的方式去感受一年四季以及年、月、日的时间概念。
玩计时游戏:我们可以和孩子玩计时的游戏。比如家长可以说“今天宝宝穿鞋用了4分钟,比上一次快了1分钟呢”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和沙漏做比赛,可以告诉孩子:“这个小沙漏计时是10分钟,你和沙漏比比看,看你收拾玩具的速度能不能比它快?”这个方法也能够让孩子更加专注于做一件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随心所欲,没有限制的。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家长要抱着玩游戏的心态,不要严格要求孩子必须做到什么,不然这就不是游戏,而是控制孩子的工具,孩子可能并不会积极配合。
让孩子理解时间
那么让孩子感受时间后,就需要进一步地带孩子去理解时间。大一点的孩子,已经基本对时间有了一些认识,我们可以继续深入引导孩子理解时间的意义。为大家介绍几种理解时间的小方法:
形象比喻法:有时,我会把每天的时间比喻成一个圆圆的大蛋糕,我会引导孩子去想:“我们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就像是一个大蛋糕一样,不会谁比谁多,也不会谁比谁少。当你决定用很多的时间在户外玩耍,这个大蛋糕上就像是切了一大块,那么剩下的那部分蛋糕,也就是这一天还剩下的时间了。那你计划怎样来切这一大块大蛋糕呢?”有时候当孩子收拾玩具在磨蹭的时候,我只需要说:“哎呀,你的时间大蛋糕切了一大块在收拾玩具这件事上,一会儿只剩下一小块用来听故事了。”孩子听完他就明白该怎么做了。通常我们说的:“抓紧时间,别浪费时间”,这些唠叨对于孩子来讲比较空洞,如果我们能用这样比较形象、有画面感的比喻让孩子去理解时间的分配,孩子会更容易去理解。
当孩子已经上了小学,我们还可以再进一步地去引导孩子把时间看做是一种资源。我们可以把时间看做是一种像银行可以提取和支配现金一样的资源。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银行提款机操作存钱、取钱的步骤,让孩子去理解:时间只能越提越少,所以要珍惜使用;当孩子做事有很高的效率的时候,就能存储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收纳生活用品法: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去练习收纳生活用品,这个其实也是引导时间管理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为什么我们特别强调孩子要自己收拾玩具呢?其实这不仅仅是一种自主性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其实也和时间管理有非常大的关系。时间管理比较糟的孩子通常会花很多时间再找东西,所以,从孩子小时候,就要在家长的引导下,把收纳这件事情做好,重要的东西都要有固定的摆放的地方,在收拾的过程当中可以让孩子对时间有着更好的理解和体会。这是时间管理方面一个非常基本的训练。
再回到文章一开始我举的案例,当我意识到我其实是想要培养孩子管理和规划能力能力的时候,我的内心就会很平静,也不会因为收拾玩具这件事和孩子生气。我开始和孩子讨论怎么做收纳,先收拾什么、在收拾什么……
所以我们说到这里,需要跟大家提出来一点:时间管理中,我们管理的是时间吗?也许我们更多的是在管理我们要做的事情。
日常惯例表
当孩子再大一点,我们就可以开始去引导孩子对事情进行分类,从日历上把握一些较大的时间单位,从手表上把握一些小的时间单位。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记录下这一天的时间消耗项目,把各项活动花费的时间都累积起来,然后仔细去审核一下:今天什么事情花掉了我最多的时间?什么事情花的时间是最少的,哪些事情是我想做,但是没有时间做的……让孩子自己去想,自己去思考,他会得到一些答案。
在正面管教的体系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的工具,叫做日常惯例表,它对于孩子学习时间管理和生活的安排,都是非常好的一个工具。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日常惯例表,将孩子需要做的事项一一写下并执行。家长要让孩子主动参与到惯例表的制作中,提高孩子做事情的积极性。惯例表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作时要用孩子可以看懂的趣味性的画或者照片来展示。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头脑风暴,引导孩子将需要做的事项进行分类,提高做事情的效率。
日常的挑战就交给日常惯例表,当孩子拖拉的时候,我们可以去问问孩子:“你的日常惯例表的下一项是什么呀?”而不是告诉孩子:“你该去写作业了!”“你快点去睡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用惯例表来说话,同时停止我们的说教和唠叨。
在正面管教的体系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的工具,叫做日常惯例表,它对于孩子学习时间管理和生活的安排,都是非常好的一个工具。接下来就和大家来分享制作以及使用日常惯例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让孩子加入日常惯例表的制作:要注意和孩子一起来建立日常惯例表,而不是我们为孩子去做惯例表,要让孩子有更多的主动权,因为他有主动权了之后,才会有执行的欲望,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才会更加主动和自主。
2、头脑风暴:在制作日常管理表的时候,我们和孩子把所有的意见都记录下来,让孩子他感觉到自己是有发言权的,是被尊重的。当我们在头脑风暴后,我们再去回顾一下,看看哪些是合理的,然后进行筛选。
3、增加趣味性:我们可以拍下孩子做事情的照片(比如刷牙、玩玩具等),或者在惯例表中将需要做的事项一栏中画一些有趣的画。这样做的原因一是因为孩子还小,不认识字,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提醒孩子该做什么,另一个方面,这些有趣的元素会成为亲子关系最好的润滑剂。
4、要赢得孩子的合作,而不是和孩子对立:家长要注意,我们和孩子站在同一个战线上的,而不是跟日常惯例表站在同一个战线上去对付和控制孩子。任何工具都不是来控制孩子听话的,而是来帮助孩子养成那些我们期望的品质和技能。如果我们跟孩子对立起来,永远不会赢得孩子的合作。
5、不建议加入奖励:我们发现,在执行日常惯例表的过程中,当用奖励的方式去对待孩子时,会减少孩子内心的成就感。因为他会更多地依赖于外在的东西,而不是自己内在自发地去做事情。
上面两张图是我跟孩子做过的日常惯例表,这个上面有2.0、3.0、4.0、5.0的版本。我们会看到,日常惯例表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根据我们季节的变化,根据孩子的成长的变化去做一些调整。包括出去旅行的时候,我们的日常惯例表都是有弹性和有温度的,大家要注意:不是用惯例表去控制孩子做什么,而是让孩子更加自发地、自觉地、自立地去做一些他该做的事情。
日常的挑战就交给日常惯例表,当孩子拖拉的时候,我们可以去问问孩子:“你的日常惯例表的下一项是什么呀?”而不是告诉孩子:“你该去写作业了!”“你快点去睡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用惯例表来说话,同时停止我们的说教和唠叨。
引导孩子进行时间管理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一些游戏和绘本。可以用沙漏或者秒表做一些计时游戏。上图上的绘本是一些比较好的时间管理绘本,推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