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选择
为什么很多人,面临选择的时候会焦虑?
有时候是看哪个都可以,有时候是选哪个都不行。
曾经在李笑来的专栏里,专门看过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不知道怎么选择的本质,是没有一个自己的判断标准。
这个标准就是——对你来说什么最重要。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午吃什么这个千古难题面前,选择的本质是什么?
每一个选择都可以分价格、口味、配送速度、品质安全几个维度,你的犹豫来自于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选项。
价格低、口味好、配送速度快而且品质高的餐馆,根本不存在。
所以,你必须得在这四个里面做一个优先级排序:你最看重的是什么?你第二看重的是什么?第三呢?
我们大部分选择,“最看重”一个条件就可以筛选出来了,稍微复杂一点的可以看看第二看重是什么?
至于更加复杂的,你可以试试贝叶斯算法,每个价值排序做一个积分权重,然后相加一下。
比如人生的一些关键选择——职业选择,另一半的选择,就得那支笔算一算综合得分了。
不过,这些方法的背后需要一个价值排序呀,价值排序的背后是对于自我的深度了解哈。
该如何去了解自己呢?
经常问自己三个问题吧,我要什么?我有什么?我要放弃什么?
遇到任何一个选择,问一遍,问的多了,价值排序就出来了,纠结也少了,选择也不恐惧了。哈哈哈
2、关于写作
每天的思考输出,其实都是基于自身每天的思绪涌动。
这些思绪涌动的背后,是基于个人主观情绪背后的起心动念。
那么问题来了,每个人都是如此的不同,我的起心动念对于你来说,也许非常非常的普通。
所以每一次码字的时候,尽量把起心动念的背景条件、发生时刻的前因后果,发生以后的事情走向交代清楚。
交代的越细,大家才会有代入感,也才能理解你的起心动念。
我想,这个过程也许就是一个文字工作者真正需要去修炼的吧——把他们对于人生的思考,包装进一个个强烈代入感的故事里。
但是,我们大部分人所谓的写作,只是在自说自话里自high,当然包括我自己。
就拿很简单的一个场景来说,现在杭州天儿大家也知道,下班回家的路上总是感觉特别冷。
如何把你回家路上,对于冷的感受尽量的写的具有场景感,让一个躲在温暖被窝里的读者,也能被唤醒起记忆里的那个时刻,也能让读者感受到那种刺骨的冷。
这种把你回家时候真切的感受,通过具有代入感,具有交付感,具有记忆唤醒能力的包装,就是写作的高级阶段吧。
不同的包装方式,不同的形象表达,不同的文字魅力,彰显的是作者不同的生活感受能力,还有表达能力。
想象一下,我们小学作文?写冷也许只会用寒风凛冽,刺骨,寒冷,冻得发抖,瑟瑟发抖这些词。
而这些词都是古人和名家们很早之前用的,我们通过背书学会了。
而慢慢的我们长大了,我们真正的经历了那个寒冷的过程,从进入寒冷那一刻的心态,味觉、触觉、视觉、听觉的所有感官,一路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的所有差别,这些都是信息。
这时候,能否用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也许你以前没有感受过的视角,比如冷到极致的感受——脚没有知觉,手没有知觉,手机冻到电来表达,就是一个作家的天赋了。
也许可以用非常细致的场景化描写,比如脚步声,风声的形象化描写。
也许可以用他人的视角,也许可以用差异化对比,通过温暖的棉袄和寒风中的T恤来唤起那种反差对比。
这些都可以把简单的一个寒风中回家的过程呈现出来,至于如何呈现能够更大概率,更深体感的唤起读者的记忆,那就要看一个人的实力了。
反正,我是菜鸟。哈哈哈
3、关于真诚
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是不可能的,毕竟你又不是人民币是吧。
有一段时间,交了很多朋友,就开始从0到1聊啊聊。
当你渴望交到朋友的时候,你会有意无意的包装你自己,这时候就会隐藏一部分劣势自我,凸显一部分优势自我,甚至于虚构出一部分虚假自我。
这时候这个新朋友就会觉得,哇,遇到了一个如此聊的来的人,是如此的幸运。
其实只要情商在线的人,只要你想,你基本上可以做到去迎合任何人。
但是这个迎合的背后,是对方那被你急剧拉高的期望值。
当对方觉得你就是一个如此契合他的人的时候,他对你的期望值就会拉到很高很高。
这时候你稍微暴露一下真实的自己,对方就会觉得很意外,很突兀,然后就是被打碎的幻想,and,ending。
所以,还不如展示真实的自己。
不仅仅是因为期望值的问题,还是因为从数学上,这是最快的筛选出那个可以长期做好朋友最快的方式。
因为很多优点、缺点到最后,只是特点。
特点中碰撞出的共识越多,越能一点点积累出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好感。
而且假如真的触碰了底线,那么刚好帮你排除一个错的人。
so,没有一条道路能够通往真诚,除了真诚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