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都市里的慢风景
周宏翔,一位出生于重庆的九零后小伙,青年作家。与大多数奋斗于一线城市的青年无异,地铁,是他每日的通勤工具。
人流聚集的交通里,人们形形色色,不会为此停留。而这位每天准时坐着地铁上班的男生,却总是能够遇到一位搭乘同一班地铁的美丽姑娘。
这姑娘淡然从容,不似其他行色匆匆的人群。用着老式的翻盖手机,背着双肩包,不慌不忙,静静读书。这些细节组接起来,就像这浮躁世间的温润一隅,女孩始终生活在自己不紧不慢的节奏里。
男生注意到姑娘的存在,而这存在竟然也成了他上班路上的一种若有若无的陪伴。这一年零三月的时间里,男孩从未与姑娘说过一句话。直至姑娘不再出现,他的失落与惆怅才四散开来,便有了这封写给地铁姑娘的信。
这封信里记述的是,都市里人与人于熙来攘往间那份没有被打破的偶遇,以及擦肩而过后留下的某种值得反复回味的纯真美好。
没有下文的故事、没有被戳破的相伴、声色城市里的一份注视,虽然都伴随着错过而带来的几分惆怅,却也难掩这份错位背后欲言又止的纯情至真。
漂泊不定的人生常态
而这封信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专属于都市。都市的快餐、速食、便利店,包括地铁,都是快捷的代表。都市等同于快,几乎是全世界的共同认知。
城市里漂泊不定的人群,都宛若浮萍。这种漂浮的生活状态,让我们的注意力能够很轻易地被生活之外的事物所剥夺,所以对于生活,我们容易匆忙,容易忽略,容易草草略过。
这样一封信,不会属于小镇。因为我认识你,你认识我,呼朋唤友来得那么容易,你家三代我都清清楚楚。而是在这样快速切换的节奏里,你偏偏成为了我眼里与众不同的风景,这是鲜发于城市,却又独属于城市的偶遇。
高晓松表达说,为什么如此多伟大的作家都是小镇青年,那是因为小镇生活里能看到不同人的不同命运。而大城市高效带来的脸谱化,却容易让我们阅人无数,实际只是浮光掠影。
所以这封信里所描绘的快与慢、喧嚣与宁静、外界与自我,便是女孩身上的至真所在。而男孩这份始终没有上前打扰的守望,也是这封信里为之动容的情感。
都市个人理想状态的投射
谈到情感,总会有人以爱情的高度来加以判断。实际不然。
这份察觉,就像地铁男孩的注目。熙来攘往的人群里,我发现了你藏在背后的光。你是否发现,我未曾知道。但于我而言,我找到了与你相通的频率。
这真的能被定论为爱情吗?
《查令十字街84号》里的海莲与弗兰克,他们是解开了对方的密码,这种打通,是知己,但未必是爱情。
地铁女孩留给男生那每日地铁中的短暂剪影,其实正是那纷繁世间的片刻安静,所谓众生百态,男孩看到了最安然恬静的那一个。
当女孩消失时,男孩也道:原本因为你而慢下来的世界,突然又陷入了慌乱的节奏中。
这是一种欣赏、一种向往、一种个人理想状态的投射,或是一份不愿去惊扰的宁静。它比那一瞬间电光石火的爱情来得更绵长、更淡然、更宽广。
女孩是茫茫庸碌人潮里的平静之光,她从不在世界的浮躁面前,慌了神,乱了节奏,始终保持自己的步调行走在城市里。她的“抢眼”不是因为她的美丽,而是因为她一举一动散发出来的恬淡气息。
这不仅是周宏翔向往的,也是庸常生活里每天赶着趟、机械重复着一举一动的都市人心之所往。
虽然这是一个有始而无终的故事,但之于内心,女孩俨然已经成为周宏翔心里的一本指南。而我们,自然也能在这份没有被打扰的错位里,重温那份惆怅之余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