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名人名言 > 形容战争的词语-毛泽东诗词—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战斗豪情与创作激情(四)

形容战争的词语-毛泽东诗词—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战斗豪情与创作激情(四)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22 18:19:38
阅读:

让我们继续跟随毛泽东诗词走入中国革命战争的宏伟画卷,领略革命领袖的战斗豪情与杰出诗人的创作激情,来一次引人入胜、美不胜收的精神远足和灵魂的洗礼!


念奴娇·昆仑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念奴娇·昆仑》是1935年冬天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词语雄浑气势磅礴,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而写成。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借助昆仑山雄奇高大的形象,表达了改造旧世界的远大理想。


诗人首先描写一个“横空出世”的莽莽昆仑,创造了一个无限辽远、无限广阔的时空意境,既有现实巍峨、雄伟昆仑山的真实的描写,又有浪漫主义的“飞起玉龙三百万”的丰富想象和极度的夸张,气势流畅,有一泄千里之感。紧接着的“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奇伟的想象犹似奇峰突起,乍读令人惊讶、不可言喻,细品则是精妙无穷的想象和夸张,构成了无限雄伟辽阔的意境。


《念奴娇·昆仑》的主旨广阔而且重大,堪称旷世罕见,塑造了一个立足中华、放眼世界、胸怀全人类、比昆仑山更加伟岸的光辉形象。这首诗毛泽东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思想:要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还东国首次发表时原作“留中国”,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改为“还东国”。


清平乐·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望着晴空下随风飘扬的红旗,毛泽东目穷千里,心潮澎湃,激情满怀,不禁吟道:“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之后,长驱直入,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今吴旗县),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镌刻在六盘山吟诗亭石碑上的《长征谣》▼


正是这首气吞山河的《长征谣》,后来经毛泽东先后8次修改,成为他诗词中的得意之作——《清平乐·六盘山》。1949年8月1日,上海《解放日报》公开发表了由毛泽东作过修改的诗词,使用的词牌便是《清平乐》,内容便是今天人们所读到的。


这首词上下两阕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言志, 这首气魄雄伟,音调铿锵的词,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宛若一幅壮美的诗情画,流转自然。全词造语朴实自然,情感深沉真挚,意境高远缥缈,充满了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六言诗——致彭德怀同志


一九三五年十月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和红军抗日先遣队结束了长征,到达陕北保安的吴起镇。10月21日,在彭德怀直接指挥下取得“吴起镇大捷”,毛泽东为之大悦,马上就以他和彭草拟的作战电文中的“山高路险坑深”的原句为起手写下了这首诗。此后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获得青化砭大捷后,毛再次手书此诗传赠身处前线的彭老总。彭德怀接到此诗后,将最后一句话改为“惟我英勇红军”,将原稿送给了毛泽东,后加题目。 1947年8月1日,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办的《战友报》将这首诗首次公开发表。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诗句短促快捷,铿锵有力的节奏、富有欢庆情感的韵律,读来如数鼓点,而寓意深长。主题是赞扬称颂彭大将军,可读罢全诗,很自然地仿佛看到了一位胸中自有雄兵百万、危难时刻表现出轻松豁达、潇洒自如、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伟大统帅形象。高度评价了彭德怀作为党和人民革命事业建立的丰功伟绩,树立了彭德怀骁勇善战、威武不屈的光辉形象,同时体现了毛泽东知兵爱将的博大胸怀和将帅之间的相互信赖。


沁园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创作于长征末期。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雪》。


还有一种说法,1936年2月21日清晨,毛泽东率领红军从清涧渡黄河东征,从山西省石楼县第一次踏上了山西的土地,正值大雪纷飞,当晚宿营于义牒镇留村,毛泽东写下了一生最为快意、最为得意的神来之作《沁园春·雪》。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通篇 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


1945年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后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11月4日,重庆《新民报》刊出传抄件,随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激起了强烈的反响。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最早传世的一首词,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是毛泽东诗情才智的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泽东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临江仙 赠丁玲


一九三六年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1936年11月22日,中国共产党在保安(后改名志丹县)成立了第一个文艺协会组织即中国文艺协会,丁玲被推选为文协主任。毛泽东在成立大会上讲了话,称赞"这是近十年来苏维埃运动的创举"。黄土沟来了位大作家,也真是"人物一时新"了。


毛泽东决定丁玲跟着工农红军前方总政治部出发上前线。毛泽东作了这首词。不久,毛泽东在给陇东前线聂荣臻将军的电报中,附上了这首词,因丁玲同志一直在前线,未能读到。次年春,丁玲陪同史沫特莱从前线回延安,会见了毛泽东,毛泽东抄录了这首词送给她。


《临江仙·给丁玲同志》一诗在毛泽东诗词中并非上乘之作,但仍自有特点,以叙事诗的风格,顺序娓娓道来,质朴、清新、畅达,为读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中国现代新女性形象。全诗写得轻松自如,同时又与丁玲的身份很吻合,不仅体现了毛泽东对丁玲的欢迎、重视、信任和礼赞,同时也体现了毛泽东对所有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支持与鼓励。


"纤笔一支谁比拟?毛瑟三千精兵",对女主人公的高度评价,在毛泽东诗词中确实是很罕见的,也是对革命文艺的作用和功效的高度评价。“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是对丁玲选择的充分肯定和热情赞赏, 言简意赅地表现了丁玲的这种转变。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