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可以说是他一生的观感写照。
少年听雨于嬉游,不知愁;壮年听雨于苦愁,愁上愁;暮年听雨于尘空,了却愁。人生的三个阶段,三种滋味,三重境界,尽在雨声中体现。
雨是南方很常见的自然现象,不过上升到人文,便有了一种意境。在我国古代,关于“听雨”的诗词就多得数不胜数,可见很少有诗人不听雨的,有的还听了一辈子,例如蒋捷。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秋夜寒冷漫长,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屋檐下雨点滴落的声音异常清晰。这首词道出了思妇心中的离情之苦。
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北宋词人贺铸空床听雨,痛悼亡妻,情景宛然,催人泪下。
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南渡之后,芭蕉已满中庭,叶叶舒卷,雨打芭蕉,声声入耳,也是很美妙的情景,奈何在伤心人听起来却“不惯”,只因心里的愁,只因心中的思念。
听雨在诗中的意象,大多是“凄风苦雨”的情景。但也有诗人在一夜的听雨中,道出的不只是满腔的春愁、秋思、旅恨、闺怨,也有抒发难酬的壮志、忧患的人生、爱国的情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在陆游的耳中,风雨交加之声幻化成战场上的战马嘶鸣声、刀枪冲刺声、战士呐喊声。诗人多么盼望能重返战场,为国效力。借助听雨,既表达了他难酬的壮志,也抒发了他的爱国情怀。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南唐的亡国之君李煜,在一个雨夜,难以入眠,听着外面的雨声,想起故国,想起往日的时光,无限悲伤,而美好的一切,是再也不会回来的。
同是听雨,可诗人们却听出各自的心声,这大概就是听雨的魅力所在。下雨天了,大家不妨也静静地听一次雨,让雨洗去心的沧桑,冲刷生活与工作中的烦恼,淡然面对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