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名人名言 > 形容影响很大的成语-成语:谏鼓谤木的传说

形容影响很大的成语-成语:谏鼓谤木的传说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4-03 23:17:06
阅读:

众所周知,尧帝是非常英明的,将天下治理的国泰民安,井井有条,那时候的人们应该是幸福而且安康的,因此,尧帝的民意抽查也到了百分之百,完全不必担心老百姓另选总统。


按说一般人到了这种地步,应该会有点骄傲而且自满,但尧帝没有,他真像如履薄冰一样时刻担心,担心某一天因为某些事没有意识到而犯下不可弥补的过失,从而给天下带来严重的后果。


尧帝


而要事事兼顾得到,就要提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了。这句话虽然不是他老人家说的,但大概意思总差不多。


而兼听便要扩大范围,不要一遇国家大事就关起门来,来来去去总同那么几个大臣商量,大臣都很忙,忙的和他这个帝王一样,总有些事顾不上,而且提的意见多了,最终会导致没有意见可提,那么为应付差事起见,就难免会憋在家里,想一些雷人的议案,而这些雷人的议案,对天下都是没什么益处的。


抱着这样的想法,尧帝就史上第一次建设性的在朝门外设立谏鼓,号召有忧患意识的臣民,但凡有建设性的意见,都可以直接敲鼓找他,而他本人,则信誓旦旦的向天下承诺,只要谏鼓一响,不管这会儿正在干什么,都要立刻接见,倾听求见者的意见,并给出妥善的答复。


现在的12315估计就是跟他学的,可有的地方12315的态度,实在不敢令人恭维,歪嘴的和尚念错了经,真是可惜的很呐。


求见


然而谏鼓设立以后,求见的人还是不多,即便见面,也是除了恭维就找不到其他话题,因为他们认为:当今天子英明睿智,人民在您的统制下过着幸福的生活,民意调查都到了百分百,还能有什么意见可提。


对这样的结果,尧帝当然非常不满意,想了又想,终于找到原因,俗话说得好,太阳大公无私,还照不到瓦盆底下。我虽然圣明,但能力和德行绝对比不上太阳,太阳都有过失,更何况我还是个凡人呢。


之所以设谏鼓效果不明显,不就说明官员架子太大,直接导致百姓不敢求见,生怕言谈中又什么闪失,带来什么不好的灾祸。


尧帝的想法是很有道理的,别说古代官员架子大,就现在哪个当官的没架子呢,所以外国人都说,中国百姓对官员的尊重是非常了不起的。


百姓


这件事是好是坏不必讨论,尧帝明白原因之后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认真考虑之后认为:既然你不敢公开讲,那么我就让你匿名讲吧。


于是又创造性的发明了百姓议政制度,即除谏鼓之外再设谤木,将谤木设在交通要道,闹市街口,但凡有意见的都可以在上面写下来。


也就是不用代表,百姓直接可以议政。


事实证明 ,这个办法非常有效,老百姓不用见官,自然不会被官威吓到,可以匿名议论朝政,提出建议,一个个没有监督,胆子自然也就大了起来,但凡会写字、画画的都会上面涂抹两笔,一时之间竟成了一种时尚,就这样许多意见反馈到尧帝案头。


对这些意见,辅助办理的官员很是不满,提出许多意见,比如说:要让他们讨论国家大事,这个人却说自己孩子上不起学;这个人又说看病花费很大,这个人尤其可笑,居然说什么邻居装修太吵,影响休息等等,这些小事反映给国家最高领导人,要政府怎么解决。


官员


对手下官员的议论,尧帝却不这么认为,他从宏观方面考虑,说百姓反应的虽是小事,但不正说明了政府在民生问题上的缺陷吗。于是总结归纳以后,在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一一予以改革。


这样做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原先设立谤木以后,只用一天时间就需要更换,因为老百姓的意见实在太多了,可尧帝归纳整改以后,更换时间由一天换到十天,由十天换到半年,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政策带来的福利,因此意见越来越少,国家自然也就治理的越来越好了。


谏鼓谤木的作用就能有这么大,现在用来表示广开言路,倾听各方意见,然而不管怎么说,这个成语是尧帝留下来的,《后汉书》可以证明,因为上面就明明白白的写着:“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云云。


参看文献:《淮南子》、《后汉书》等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