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早年曾留学日本,游岚山观樱花,留有“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的诗句。
唐朝的白居易也留下了写樱花的诗:
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
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
薛能更是在《赠歌者》中用樱花衬托歌者声音的清脆抒情:
一字新声一颗珠,转喉疑是击珊瑚。
听时坐部音中有,唱后樱花叶里无。
汉浦蔑闻虚解佩,临邛焉用枉当垆。
谁人得向青楼宿,便是仙郎不是夫。
其实早在西汉时期,辞赋大家杨雄的《蜀都赋》中有“被以樱、梅,树以木兰”的句子。
南宋时,王僧达眼中的樱花是这样的:“初樱动时艳,擅藻的辉芳,缃叶未开蕾,红花已发光。”
明代于若瀛的诗中也提到樱花:“三月雨声细,樱花疑杏花”。
到了近代,在苏曼殊看来,樱花只是转瞬即失的景致: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