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古往今来少有的狠人之一。他自带成语体质,“霸王别姬”“四面楚歌”“沐猴而冠”“取而代之”“咸阳一炬”等等成语都和他有关,其中“破釜沉舟”最能看出项羽的狠劲。
釜,是锅子。古代打仗,很多时候打的是后勤保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军粮供应不上,军心是会乱的。烧掉敌方粮草,在小说中往往是一个奇袭、逆转的狠招。
然而,再狠也狠不过项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打仗之前,自己首先把锅子都砸了,只带着三天的粮食,这种招数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这事发生在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之战,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最关键的一战。
楚军一往无前、视死如归的精神得到激发,将士们在战场上迸发出英勇无畏的气势。司马迁在《史记》中,用了两个“无不”描写出了这场战斗的惨烈:“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项羽的这股狠劲,从小就有。
项羽小的时候,文不读书,武不学剑。他叔父项梁对这文武都不学的熊孩子发火了,项羽回怼:“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意思是读书,只要知道姓名就行了;学剑,不值得学,只能敌一人;要学就万人敌,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兵法。
于是,项梁便教项羽军法。真香,项羽大略地学了学军法,“又不肯竟学”。
那么,项羽是个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兵法又不行的人吗?
不是。
从文的方面看:项羽“才气过人”,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少年项羽的评价。霸王别姬时,项羽还作诗一首:“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分明是高级知识分子嘛!如今,就算读了硕士、博士,要说再见,也就是在微信里发个“拜拜”的图片,一般人可做不出诗来。
从武的方面来看:项羽“长八尺馀,力能扛鼎”,秦代一尺约相当今天的23.1厘米,也就是说项羽是身高一米八四的大高个;力气很大,能把鼎扛起来。鼎可不是那么好扛的,秦武王嬴荡就是由于扛鼎,致使两目出血,折断胫骨,意外身亡。在最后被汉军团团围住时,项羽“杀汉军数百人”,这样的剑术也是不得了的。
项羽的兵法更是厉害。项羽在最后自己总结了起兵八年的时间内,打了七十多次仗,“未尝败北”,从来就没有输过,十分能打!项羽死了六年之后,刘邦平定黥布叛乱时,看见黥军阵酷似当年项羽的军阵,“上恶之”,刘邦看了就觉得恶心,感到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
文也好武也好,兵法也好,项羽都只是随便学了学,就厉害成这个样子。由此可见项羽的先天条件是多么杰出,他的狠劲是有资格的。
小时候,项羽还撂下过一句狠话。当年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都去看了热闹。项羽看了之后,说:“彼可取而代也。”
项羽说的是秦始皇可以取而代之。听到这样的狠话,项梁赶紧捂住项羽的嘴说:“不要乱说!这可是要灭族的!”我们如今看项羽的这句话是完全正确的,事实证明了秦始皇是可以取而代之的,而且历史上的皇帝没有谁是不可取代的。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看,当时一个小孩子,能说出这样大逆不道、仇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的言语,不能不说这胆真肥。
巨鹿之战的胜利全是凭着破釜沉舟的这股狠劲。战争胜利之后,“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膝行”,就是跪着前进,由此可见诸侯将对项羽的敬畏。巨鹿一役后,项羽成为了天下诸侯的总指挥,总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