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名人名言 > 形容音乐的成语-成语典故(12)“风萧萧兮易水寒……”悲歌中唱出的成语

形容音乐的成语-成语典故(12)“风萧萧兮易水寒……”悲歌中唱出的成语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4-07 19:41:17
阅读:

战国时代的末期,燕国的太子丹,从被作为人质押在秦国。秦王对他很不礼貌,他想办法逃了回来,并且决心要报仇雪恨。后来太子丹请到了一位勇士,名叫荆轲,太子丹想要他去刺杀秦王。太子丹非常恭敬的招待荆轲,尽可把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才请荆珂以燕国使者的名义,到秦国去见秦王,以便司机行刺。


荆轲本来不愿意当刺客,他认为刺死秦王倒不是难事,可是仅仅刺死一个秦王,没有多大意义。不过,太子丹的爱国行为和诚恳待人的态度,感动了荆珂,所以他答应去见秦王,并且提出建议,进行了各种准备。他还另外邀请了一位勇士和他做伴同行,打算劫持秦王,胁逼他签下正式文件,同意把侵佔各国的土地全部归还各国;非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不想把秦王简单地刺死了事。可惜荆珂的这种打算,太子丹并不了解。


荆珂临出发的那天,他请的另一位勇士还没有到来。荆珂只好耐心地等待。别人不明白他的用意,太子丹以为他变卦了。便一味地催促他启程,荆珂愤怒地说:“不准备活着回来,只准备白白送死,难道还不容易!那不过是小孩子的行为而已!好吧,既然催我走,那就走吧。永别了!”


人们对于荆轲的这几句话,仍然没有正确的理解,只觉得非常伤心,难受。太子丹和宾客以及荆河的几个朋友,包括击筑的能手高渐离,全体穿戴起白衣白帽,一同相送。直送到易水旁边(燕国南部的边境,在今河北易县附近)。他们挥泪决别。将要分手的时候,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音乐高声唱到: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悲壮的歌声激起了全体送行者无比悲愤慷慨的心情,荆轲唱着,头也不回地走了。“一去兮不复还”后来演化为成语“一去不复返”,形容人、东西、时代或某种情况走了、消失了、过去了,以后永远不会再现了。


《史记· 刺客列传》描写易水送别这一情景时的原文是这样的:“……至易水之上。……高渐离击筑,荊珂和而歌。……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淮南子·泰族训》也有类似记述,原文是:“荆珂西刺秦王,高渐离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闻者莫不瞋目裂眦,发植穿冠。”


“瞋目裂眦”,是说激愤地睁大眼睛,眼眶几乎都要裂开了,形容盛怒的神情。“发尽上指冠”,指,就是直的意思,头发根根向上直冲帽子。“发植穿冠”,植,就是竖的意思,头发竖立起来,几乎刺破帽子,也都是形容盛怒的神情。这是成语“发指目裂”、“怒发冲冠”和“令人发指”的来历。


史记·项羽本纪》描写项羽等人在鸿门宴上企图刺死刘邦,刘邦的警卫樊哙知道后的愤怒之状:“哙遂入……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