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美好音乐滋养孩子的心灵
如何教孩子学会欣赏美好音乐,滋养心灵汲取力量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音乐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感人故事。
著名音乐家皮埃尔回到法国参加母亲的葬礼,接待了童年朋友贝比诺,他们曾经在同一所寄宿学校生活过,并在那里遇到了让自己一生改变的人——音乐老师马修。
马修的日记把皮埃尔和贝比诺的记忆带回1949年的法国乡村,那时他们还都是顽皮而天真的孩子,和其他一些男孩被先后送到池塘底教养院,那里有冰冷的纪律,有校长哈桑和老师们的残酷惩罚。孩子们在这里的学习生活沉闷压抑毫无生机,直到音乐老师马修到这里代课。他用音乐启迪孩子们的心灵,关心孩子们的理想,尊重孩子们的人格。马修组建了合唱团,连最小孩子的贝比诺也被安排当曲谱架,每个孩子都在音乐中感受到美好和快乐。
因校长的误解而蒙受不白之冤的学生蒙丹,悄悄纵火焚烧学校,当天马修带着孩子们去野外游玩,所以学生都幸免于难。校长却解雇了马修,并不许可他和孩子们告别,当马修走到学校院子里的时候,写着离别赠言的纸飞机纷纷扬扬从窗口飞下。马修离开的时候是星期六,他带走了孤儿贝比诺,并将他抚养成人。
电影中的蒙丹毫无疑问就是标签的牺牲品,皮埃尔如果不是被马修改变了命运的轨迹,也将贴着坏孩子的标签生活下去;池塘底教养院,这个名字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灰色标签,孩子们在这里已经不必努力做”好人”。如果不是马修的爱和音乐唤起孩子们心底的梦想,对未来的憧憬,对生活的希望,这里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怎样的人?
健康的兴趣爱好是心灵维他命。
如果学习成绩不够好,经过努力也不能很理想,没关系。
或者音乐,或者体育,或者绘画,或者园艺,或者摄影,或者写作,或者收藏,或者其它种种,如果有一百面墙壁,一定有一百零一个门,打开门,就是一个新世界。
不要因为一片落叶就否定整个季节,也不要因为一次失意就拒绝更多的可能。不要因为昨天而否定明天,也不要因为一次摔倒就拒绝再起身上路。
健康的兴趣爱好不但是未来的另外一种职业可能,也是释放压力的良好途径,也是培养自信的不二法宝,也是获得友情的便利通道,也是生活中很有意义的重要部分。
在广泛的兴趣爱好中选一些自己比较擅长的,比较容易收集资料并有所收获的,保持下去,五年,你就是身边圈子里的权威;二十年,你就可能使这里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即便不做权威不做专家,从爱好本身也收获了无尽乐趣,未来也可以分享给亲密的朋友和喜欢的人。不管多忙,处境多难,也不要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要乐在其中。
一直以来,我喜欢看书,喜欢步行,喜欢深夜里想些事情。这几个习惯帮我无数次的找到正确的拐点,度过危机时刻。看书,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心灵;步行,锻炼了身体,也能积跬步到达遥远的目的地,体会脚踏实地的感觉和成就;深夜的思考则帮我冷却了沸腾的情绪,从冲动边缘回归理性核心,不让自己做出不计后果的莽撞行径。
最近几年,我喜欢摄影、种植,还有装饰家。摄影总要选取恰当的角度,纪录美丽的瞬间,正是这些美丽的瞬间像珍珠一样在生命的长河里闪闪发亮;种植的时候,要有耐心和细心,不同的花草有不同的习性,喜欢不同的水土和温度,而发芽开花的时候才能收获成就的喜悦;装饰家,要自己动手,先设计,然后选择材料,找恰当的工具,然后把做好的东西放置到合适的位置,方便、美观、实用,在这个过程里,有对家庭的深厚感情,也有为现实改变所做出的琐碎努力。在我的另一本书《好妈妈的快乐放养》里多有描述。很多时候我会和孩子一起做,一起计划一起实施分享快乐。
我们鼓励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尊重并支持他们做点喜欢的事情,在做事的过程里会有微妙而深刻的体验,那是课堂无法给予的知识和能量。不要因为孩子放学去踢球而抱怨,也不要反对孩子收集摇滚明星的唱片,在孩子的成绩和名次前面,更重要的是先懂得生活的乐趣和独立的思考。
在所有的兴趣爱好中,我首推音乐。从我过去做老师的经验来看,就是学习再不好的孩子,纪律再散漫的孩子,也很少有不喜欢音乐的。有不爱看书的,有懒得运动的,有不爱聊天的,但很少有不喜欢音乐的,尤其流行音乐。我想可能是因为孩子们能通过听歌放松心情,找到共鸣的情感体验,或者通过唱歌抒发情感,释放情绪。而没有歌词的纯粹的音乐也有不同的作用,有人喜欢摇滚乐的奔放,有人喜欢乡村民谣的浪漫,有人喜欢轻音乐的舒缓,有人喜欢钢琴独奏的清幽,有人喜欢民乐独奏的风情,总之在不同的音乐里获得所需要的东西。
现在的中学生喜欢听的音乐可能和父母很不同了,我记得自己上中学的时候还喜欢诸如《水手》《我是一只小小鸟》《我的未来不是梦》之类的流行歌曲,现在的孩子是不是更喜欢《双截棍》《想自由》《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之类的歌?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的声音,流行音乐里也有营养和思考,在听歌唱歌的过程里孩子们在体会其中的意味,在温习对情感世界的感觉,在找寻着真正的自我,也在探索着心之方向。
有些歌唱着似是而非的爱来爱去,家长也无须紧张,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本来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渴望着对爱的了解,爱并不羞耻,相反,对爱的理解是人格成熟的重要一步,在歌曲里体会也是一种演习或释放。至于震耳欲聋的摇滚,就当成是青春的宣泄或激情的碰撞好了,实话实说,我们做家长的是不是也有大把人喜欢摇滚乐,喜欢披头士,喜欢Beyond?
流行音乐并不是肤浅的快餐,里面有丰富的感情,也有优美的旋律、诗歌般的词句,其中不乏给人精神鼓励和心灵陪伴的积极元素,比如《红日》《最初的梦想》《Everyone Is No.1》等等,有时候这些歌对人的鼓舞作用比父母和朋友更有作用。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心情得到舒缓,也会有反思和沉淀。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听一些音乐,互相了解,把我们喜欢的分享给孩子,也去了解并接受孩子所喜欢的音乐,共同语言多了,交流也会更顺畅。
除了歌曲,也可以陪孩子听一些纯音乐,纯音乐因为没有歌词的羁绊,反而给心灵和思想更辽阔的空间,比如一些民乐《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或一些经典音乐《献给爱丽丝》《小步夜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等,钢琴、小提琴、古筝、琵琶、二胡等等,每种乐器所演绎出的美和风味也是不同的,音乐可以怡情,可以带给人美的感受,也能安抚焦躁的情绪,带来宁静和沉思。用美好音乐滋养心灵,事半功倍,而且简单方便,只需要我们投入一点时间和耐心,有意无意间把音乐的魅力呈现给孩子,让他们乐于自己去音乐里遨游、徜徉。
有条件的情况下,我建议家长帮孩子选一样乐器演奏或弹奏,架子鼓也可以,自己亲自去演绎音乐和听音乐唱歌又是不同的,一个人的音乐修养也能对其行为和心理起到净化和升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