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不息的淮河,在蚌埠穿城而过,古时“四渎”之一。早在远古的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淮夷”就靠渔猎为生定居在淮河两岸。我国第一部记载上古历史的书籍《尚书·禹贡》篇,有这样的记述,“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曁鱼”。意思是,远在四千多年前,淮河流域的人们,就采集磬玉、珍珠和美味的鱼作为贡品。近年来,在蚌埠相继出土的大量石镰、贝壳、鹿角化石等,给我们描绘了他们当年的氏族生活,和一脉相传的华夏文明。如今,我们介绍蚌埠,形容她是淮河流域的一颗美丽珍珠,也将蚌埠爱称为“珍珠之城”。
河蚌与珍珠的记忆
近年来,蚌埠多处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中,都发现有大量的蚌壳、鹿角化石,有上古的蚌壳化石,也有近代的蚌壳层。这些文物有力地证明了,蚌埠自古以来就是盛产河蚌之乡。据史料记载,东汉末年,袁术军队在江淮地区,因军粮无着,不得不以水草、蛤蚌充饥。数万大军都能以蚌肉为粮,可以想见河蚌盛产之景。 上了年岁的蚌埠人可能还会记得,早年的蚌埠城乡,百姓家中舀米、面的瓢,防寒冻的蛤蜊油,甚至小孩子们得意的玩具,都是蚌壳。早在1916年,蚌埠兴办的第一个加工厂,螺钿纽扣厂,就以蚌壳做各式纽扣。
同样,正是丰富的蛤蚌,给人们提供了价廉味美的肉食。烧顿河蚌肉,是当年穷家小户的牙祭。蚌肉清炖红烧,成为蚌埠地方风味的菜肴。蚌肉清炖,通常在炖了一定火候的汤锅中,添入水粉皮、鸡蛋皮,烧开后撒胡椒粉,味道鲜美并且清补。炖汤的关键,在于蚌肉冷水下锅,一次把水加足。红烧则将蚌肉与五花猪肉一起切成小方块,干炒后,加料酒焖烧,通常也加五香粉或胡椒,调味去寒。
据不完全统计,蚌埠地区水域的淡水河蚌有圆顶珠贝、清河蚌、珍珠蚌等近十种。这一带为何盛产河蚌?站在小南山山顶,举目远眺便可知一二。荆涂二山隔河对峙,滔滔淮河水,从峡口流出,东向流入一片平坦大地。而天河和龙子湖一片,水面广阔,水流平缓,水中浮游生物丰富,成为河蚌滋生繁衍的绝佳场所。
河蚌与珍珠历来不分家。蚌埠的别称“珠城”也与此有关。这里出产的珍珠颗大、粒壮,色泽饱满。如今,在蚌埠,培育珍珠已经有数十年历史,已形成育珠、销售、加工一条龙生产线。这里生产的珍珠饰品款式新颖独特,多种多样,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蚌埠珍珠因其极美的外形、优秀的质量、丰厚的产量、卓越的加工享誉海内外,远销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俄罗斯、荷兰等国家。
蚌埠来历的凄美传说
关于蚌埠的河蚌和珍珠,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淮河边上住着一户姓吴的渔人,吴老爹和他的儿子。吴老爹的老伴早就死了,儿子二十来岁啦,连个名字也没有,人们都管他叫吴孩。
一天,他们正在河边打鱼,忽然听见芦苇丛中“嘎—嘎—”的叫了几声,吴孩跑过去一看,哎呀!一个大鸬鹚正啄着一只美丽的河蚌。眼看那河蚌就要被啄死了,吴孩弯腰拾起一块砂礓石,“嗖”地砸去,不偏不斜正砸到鸬鹚的嘴上,它“嘎——— ”的一声怪叫,就飞跑了。吴孩拾起河蚌一看,多美丽啊!他从来也没有见过有这样好看的河蚌花纹;可是她已被啄得遍体伤痕了。他心中又疼爱又怜悯,双手托着河蚌,慢慢地投到河里去。
父子俩捕鱼到晌午,肚子很饿了,就回家烧饭吃。吴孩走在前头,到家一推门,“哎呀”,把他惊呆了。“这是谁给俺做的饭呀?还冒热气呢!”。他一下把锅盖掀开,嗬!饭菜热乎乎地蒸在那里。爷俩饱餐了一顿,下午又打鱼去了。到了晚上一看,不但饭给做好了,连脏衣服也给洗得干干净净叠在那里呢。从此以后,他们每天打鱼回来,家中都是如此。
终于有一天,他们发现帮助他们做饭的是美丽的河蚌姑娘。为报答吴氏父子的救命之恩,河蚌化身一位美丽的姑娘,与吴孩相亲相爱,结婚生子。
有一年,淮河涨了大水,鱼不好打,官家的渔税又重,许多渔民被弄得家破人亡。河蚌姑娘问明了情由,就拿出一颗美丽的珍珠放在河边,凡是珍珠照耀的地方,渔船一网撒去,总能打着许多鱼。她用珍珠照着,帮助大家撒网捕鱼。
不料,这事被老龙王知道了,便亲率虾兵蟹将,来向河蚌姑娘问罪。经过几天几夜,河蚌姑娘最终还是不幸被龙王杀死。遵照姑娘的嘱托,人们将一颗美丽的珍珠放在她的坟头上,渔民们每次都顺着珍珠的光去打鱼,回来时在姑娘坟上添土,坟越来越大,成了一座小山,取名为“蚌山”。再后来,蚌山周围兴建了城市,就成为了“蚌埠”。
记者:李敬
编辑:梅一丹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