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名人名言 > 形容忠诚的成语-为什么东西方文化中,人们对于狗的态度截然相反?

形容忠诚的成语-为什么东西方文化中,人们对于狗的态度截然相反?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1-07 16:57:13
阅读:





由于狗的忠诚、可靠,所以从古典时代开始,在西方各个文明中,狗狗就被视为家庭的一员、忠诚守护者的象征,和今天狗在文化语境中的象征意义相同。但是在今天的中国文化语境中,与狗相关的谚语和词汇的含义其实并不正面,很多词汇都具有侮辱或者歧视性质,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和犬类在各个文明体系中的经济地位,以及它们对于家庭生活的重要性有密切的关系。






而狗在现代汉语中的负面含义,其实也并非从一开始就如此,不同时代的名言和成语,就体现了这一变迁的过程。




西方古代文化中的狗:忠诚的伴随者与守护者

两河流域的狗




古代苏美尔文化中的狗土像




根据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史实:《吉尔伽美什》的描述,狗是伊士塔尔女神的圣兽之一,她会牵着7条牵着的狗四处巡行游荡。而受到苏美尔人的影响,埃及人也引进了狗圈,管理自己驯化的犬类动物。今天考古学家在苏美尔文明的乌鲁克遗址发现了有着宝石吊坠的狗圈,证明了《吉尔伽美什》里细节描述的可靠性。


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壁画上,甚至还有猎犬在主人吹笛奏乐的时候静静聆听的场面。早在苏美尔文明时期,当时的先民就开始以现代人熟悉的方式喂犬了。由于注意到狗在受伤后会舔伤,所以狗甚至被视为医疗之神的象征,狗所具有的治愈、疗伤性质的文化意味,也是从此时就开始出现了。


古波斯的狗文化




古亚述-波斯风格浮雕上的狗形象




在深受两河文明影响的古波斯,也十分很重视狗的作用。在拜火教的经典《阿维斯托》里,有单独的章节介绍如何养狗,如何惩罚虐待狗的人,以及狗对人类的益处。人们会像照料其他人一样照料狗,一条受伤的狗会被照顾至痊愈,而一条怀孕的狗则会被照顾至分娩后,身体彻底恢复。在葬礼前,人们会牵着狗进入停尸房里,看看逝者是否真的已经去世还是假死;而在葬礼上,人们会为狗准备一个特定额坐垫,让他们和人类并列而坐。




古代波斯的贵族们




当时的拜火教认为,由于狗的灵魂中,三分之一是野兽,但是三分之二是人类,所以狗狗是波斯文化里天界和人间大门的守卫者,所以在波斯文化中,对狗的态度,会影响到一个人死后的命运:如果他对狗友善,而且忠诚于人和事,就能进入歌声之屋;如果他为人奸诈,那么他就会落入地狱之屋。其实这样的文化态度,和古波斯人的民族属性大有关系。因为古波斯人是一个骁勇的山地民族,但是在建立波斯帝国的过程中,他们与深受游牧文化影响的米底人发生通婚,所以在他们的贵族文化中,"骑马,射箭,说真话"是贵族必备的三个技能。因为需要频繁的骑射狩猎,所以猎犬是波斯贵族们狩猎和行军征伐的好伙伴,这才有了犬在波斯文化圈中的高地位。




善于狩猎的波斯贵族




古埃及的贵族狗文化




古埃及的阿努比斯神




在古埃及,狗也有很神圣的地位。在埃及诸神中,阿努比斯的原型就是豺狗或者胡狼。古埃及人死后的亡魂会在阿努比斯神的指引下,来到真理之室,接受奥西里斯的审判。而在古埃及,死去的狗也会被制成木乃伊,然后集体送到萨卡拉的阿努比斯神庙集体安葬,以便帮助它们的灵魂穿过审判,来到愉快的来世---芦苇之野,在那里过上和尘世一样的生活。1935年,吉萨高原附近甚至出土了一个古王国时期的古埃及国王侍从的墓葬,其中就有一个狗的木乃伊,从铭文看,这条狗获得了用王室棺材下葬的殊荣。




古埃及人制作的猫与狗木乃伊




在普通的古埃及人家,在狗狗去世之后,只要能负担得起,主人也会和对待其他家庭成员一样,将眉毛刮掉,表示哀悼,还会将狗做成木乃伊,做防腐处理。


从现存的古埃及狗圈来看,上面有各种各样狗的名字,而且基本上都是有积极的意义,比如勇敢、可靠、巨人、可靠的牧者等等。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圈中的狗




米诺斯文化圈中的狗陶俑




在古希腊,狗也有很重要的地位,今天人们常见的带刺项圈就是希腊人发明的,是古希腊人为了帮狗驱狼,而发明的小物件。由于古希腊人的祖先是来自南俄草原的游牧先民,所以他们在后世,保留着一些不易察觉的游牧遗风,比如早期牧民就会养狗守卫城堡营寨,看护牧群。




迈锡尼壁画中的牵狗少年




迈锡尼文化中的猎犬逐狮图




和波斯、两河文明类似,狗狗在古希腊文化里,也是地狱的守卫者和看护,比如看守地狱入口的三头恶狗塞布鲁斯就是一条三头狗,俄耳甫斯为了寻找亡妻,曾经弹奏竖琴,将这条恶狗引开。在希腊神话中,阿尔忒弥斯和家宅女神赫卡特都是携带狗或者猎犬的,阿尔忒弥斯的形象就是携带者猎犬的女猎人。


看到主人之后就倒地死去的阿尔戈斯




而在公元前8-7世纪成形的古希腊史诗《奥德赛》里,主人公奥德修斯的忠犬阿尔戈斯一直在等待奥德修斯,即使是在十几年之后,主人在雅典娜的法术之下暂时变样,但是在奥德修斯踏进家门的时候,阿尔戈斯依旧凭借气味认出了主人,并用尽自己最后的力气扑向主人,欢迎他的归来。




犬儒学派的代表第欧根尼




在哲学领域,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狗是真正的哲学家,因为他们根据认识对方与否,来区分敌人与朋友;而且狗的学习能力强,善于习得各种技能与特色。相比之下,人类却经常因为各种外在因素,而错交、错认很多友人;而在希腊城邦制度衰败之后,随着希腊公民逐渐失去了对政治和公共事务的兴趣,希腊地区兴起的犬儒学派就得名于狗,因为他们不热衷于城邦政治事业,而且抛弃名利,藐视习俗和社会传统,衣食简陋,形同乞丐,随遇而安,因此被人称为犬儒,后来犬儒成为了胸无大志,没有节操或者坚守的文人的代称。


古希腊家庭中的猫与狗




在与希腊文化关联密切的古罗马文化中,狗有着类似的地位。而在古罗马文化中,狗有着更多更实用的用处:古罗马人认为,家中应该有两种狗:看门狗和猎狗,看门狗不仅可以为主人驱散不怀好意的盗贼,而且还能驱逐可能威胁人生命的恶灵。比如狗偶尔会对着没有人的方向狂吠一阵,那么一般就是在驱邪。


看护古罗马住宅的狗




由于狗在看护农庄中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一起案件中,一户农庄的猎狗帮助邻居,从狼那里抢回了被叼走的猪,最后法庭判决,猪是属于狗的猎物,所以猪最后归了有狗的人家。可见即使在法律的层面,狗相比于其他的生物也是有更高地位的。




凯尔特-维京文化圈里的狗文化




维京万神殿里的狗与诸神并立




在与古波斯、古希腊-罗马同属于印欧文化系统的北欧维京文化和凯尔特文化中,狗狗与来世、治愈还有疗伤有关。在凯尔特文化中,治愈和疗伤女神尼哈亚就是携带着有着神性的猎犬的形象示人的,与之前的其他印欧系文化相似,在凯尔特与北欧的文化传统里,狗也扮演着地狱引路人和亡者的灵魂卫士的角色。所以古代维京人首领在下葬之后,都会选择用狗来殉葬,伴随着亡者的灵魂不受恶魂的侵害。而奥丁的伴侣,美丽与丰收女神芙丽佳的车架,就是由猎犬来拉的。


而在现实中,狗也是古代北欧人狩猎、侦查、捕猎、防盗的重要伙伴。在成年人外出劳动的时候,就要靠狗来看家护院,保卫家园和幼童。




维京武士墓以狗随葬




凡此种种,正是因为在西方文化中,狗大体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于牧猎民族和世界上的早期文明而言,狗是狩猎和保卫家宅的好伙伴,所以这一历史惯性延续至今,比如今天英语中才有了一句谚语:Love me, love my dog,中文的大意是爱屋及乌,时至今日,他们还和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化类似,将狗看做忠诚伴侣和家庭的一份子。但是在古中国,狗的地位却出现了一波三折,经历了一个从正面到负面的过程。




西方文化中由于牧猎经济传统,狗有着相对崇高的地位




古中国的狗:从正面到负面形象的转变



新石器时代以狗随葬的华夏先民




在古文明形成的前夕:在1-3万年前,类以采集渔猎为生,活动范围受地理环境限制很大,而狗是狩猎和看护家宅的好帮手,古代中国也是如此,和其他几个主要文明的起源地没有什么区别。




商周时代中国部分地区有殉狗的习俗




早期中国的狗除了作为重要的肉食来源之外,也是看守家宅和田亩的助手、捕鼠小能手,还是用于占卜和献祭重要祭品。早在良渚时代,先民就开始制作玉石狗护身符来辟邪,在殷商人的墓葬习俗中,就有在腰坑中埋狗作为祭品的风俗。在商代和有着殷商遗风的秦国和宋国,都有在城门或者房屋地基里斩狗埋下的习俗,以起到净化住宅的作用。而作为替罪羊的草札狗:刍狗,被人在祭祀之后随意抛弃,以便骗过鬼神,因此这才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说法。




秦汉时代犬和马并用于军事战争和狩猎




在早期贵族的生活中,狩猎是重要的军事训练和获得肉食的方式。参与狩猎是古中国狗的最初使命之一;在甲骨文中的逐字,就是上面是"兔",下面为"犬",表现的正是一只狗在追逐一只兔子的情形;比如《秦风·驷驖》载:"輶车鸾镳,载猃歇骄",这句诗写的是秦国开国之君秦襄公狩猎带着大量车骑随从的盛况,其中"猃"与"歇骄"均为猎犬,体现了猎犬在当时狩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虽然犬戎造成了西周的灭亡,而且是早期秦人血战的对象,但是这基本上无碍于狗在古典时代华夏人心目中总体正面的形象。




秦汉时代携犬狩猎的场景




与狩猎相关的,是犬是有重要的军事作用:在先秦随葬的车马坑中,有车有马有狗,是贵族行军作战的常备随从,所以"犬马之劳"就是由此而来,犬马成为了国君侍臣的重要代名词;到了汉代,军犬也跟随着汉军戍卫边关,比如敦煌汉简里留下了这样的记载:"西部候长治所,谨移九日卒徒及守狗当廪者人名各如。"狗的嗅觉十分灵敏,所以可以察觉到很多人不易察觉的动向,因此汉军才会在艰苦的环境中喂养军犬,用于自卫与防御。




在秦汉时代,犬马是功臣武将的自称或代称




而到了战国和秦汉时代,我们文化中有了更多关于狗的表述和成语、名言,此时狗在我们的文化里都是正面积极的形象。比如史记和汉书里记载"臣位至上卿,爵为列侯,犬马之齿七十六,为明诏填沟壑,死骨不朽,亡所顾念"、"加有负薪之疾,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等等。可见在上古的中国文化里,由于古代文化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视狗的作用。当时狗地位不低的另一个例证是,战国和秦汉时代,著名侠士、刺客聂政还有高渐离,之前就是以屠狗为业;而著名的汉朝开国功臣樊哙之前也是屠狗之辈,汉代王公贵族整体也不排斥吃狗肉。因此此时的狗肉还是可以登上大雅之堂的,狗还没有太多的负面文化意味。可见,经济地位和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度,影响了人们对于某一动物的态度。




秦汉时代一些武将和勇士都出身狗屠


经济发展:狗在汉文化语境中变化的根本原因



但是到了唐宋时代,随着经济结构彻底稳定化、农业化,除了北方游牧区对于狗保留了亲近友善的态度之外,比如蒙古人狩猎和畜牧等传统生活中狗是必畜养的动物,他们把狗当成是通人性的"知心朋友",所以在蒙古民间故事里狗总是扮演着救护主人生命和财产的角色。但是在唐代之后,特别是从五代和宋朝,在在南方农耕区,狗的形象已经开始转变,狗不再是勇敢、忠诚的象征,而是多了愚忠、讨好主人的意味。比如汉语中"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猪狗不如"、"狗嘴吐不出象牙"等等,而在早期的秦汉时代,"犬马之劳"却是非常正面的评价。






在经济上,狗由于多数时候是依附于人类的存在,而不能产生独立的经济价值。所以导致了狗在日后汉文化中地位的进一步降低。而到了现代,随着国人经济水平的发展,国人也有机会过上了工业革命后西方社会的生活,所以在人们有富余的时间和金钱之后,喂养满足情感需求的动物就成了新的时尚,这一点在现代东西方几乎都是如此。所以相比于宽泛的、相对虚无缥缈的文化概念,影响人们对于某一事物的印象的,往往还是经济因素。因此在所谓的文化因素之后,往往真的起到决定性因素的,还是各种显性的或者隐形的经济因素。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