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是冬天的象征,雪是浪漫的符号,雪自古以来就是诗人创作的灵感。雪可以被诗人描绘得富有诗情画意;也可以被诗人描绘得铿锵有力。雪在不同风格诗人的笔下,就会展现出它不同的属性:可以有唐朝的雪、可以有宋朝的雪、也可以有现代伟人笔下的雪。那么关于雪的优秀诗词有哪些呢?
《清平乐.画堂晨起》
【唐】李白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简译:
清早刚刚起床来到大堂,忽然下人来报说外面有雪花飘飘乱坠,赶忙卷起窗帘向外看,外面已是瑞雪飘飞,洁白的瑞雪已经弥漫了阶梯。雪花飘舞的气势如蒸腾的炉烟,细微的花草上面寒光闪闪,犹如嵌了一身玉佩而晶莹剔透,这一切该不是天上的神仙酩酊大醉之后,胡乱揉碎了洁白的云彩产生的漂亮景象吧!
简析:
李白的这首咏雪词,冠古绝今,气势恢宏,狂放不羁,把清晨起床后看到的雪景描绘得如梦似幻,瑰丽奇绝,想象力更是空前绝后,犹如天马行空,豪放自如。
上阕作者点明了时间是清晨、地点是画堂庭院、事件是下人来报外面已降瑞雪,接下来的两句就写作者惊喜地透过窗帘看到庭院内的瑞雪已经堆满台阶,作者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时间、地点、事件一路写来,自然有序,井井有条,因“起床”收到“来报”,因为收到“来报”迅速卷起窗帘向外看,“高卷”可以看出作者兴致之高,“远迷”是天地到处弥漫着一片苍茫迷离的皓色,更显示出作者喜悦、激动、痴迷的心情;
下阕才是这首词的精彩之处。“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两句话概括了天上、地下的雪天景色,空中雪花飘舞的气势犹如引发的炉烟在蒸腾,地上的花花草草闪着寒光,晶莹剔透,像挂满了玉佩一样美丽极了。从空中到地上,形成上下辉映,豪迈不失瑰丽。
这些都不足以显现诗仙的特点,最让人拍案叫绝的就是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这两句天马行空的想象才是真正体现了诗仙的风格,天仙一旦饮用了天上的美酒之后,也会酩酊大醉,醉后也顾不上自己是仙人之躯了,用粗鲁的手段把白云胡乱的揉得纷纷细碎,化作了这漫天的大雪。
二、《沁园春.雪》
【现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简译:
祖国北边的风景呀,到处是冰封雪飘,看那长城内外,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万里黄河的上下游,也不见了滚滚波涛的气势。连绵起伏的山像银白色的巨蛇一样蜿蜒游走,这片高原就像正在奔驰的白象一样,还想着要和苍天比试一下高低呢。需要在晴天的时候,那些被红日照耀的景象,特别妖娆。
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如此的壮丽,书写了古今无数的英雄。只可惜像秦始皇汉武帝这样的帝王,没有多高的文学造诣;唐太宗和宋太祖,更是弱了一些。而天之骄之成吉思汗,也只能射射大雕打打猎,罢了,这些都已经成为往事,真正能够称得上英雄人物的,还是今天的革命英雄。
简析: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部队,为了突破国民党的数次围剿,不得不进行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到达陕北的清涧县的一个小山村。此地名叫袁家沟,此山沟被群山环绕,沟壑纵横,住宿以窑洞为主。
毛泽东等人在袁家沟共住了十八天,到达的当天晚上就下了一场大雪。而毛泽东同志天生就具有革命主义乐观情怀,在他的骨子里是比较喜欢雪的。2月6日,为了查看地形,毛泽东等人踏着厚厚的积雪,站在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塬上,顿觉天地如此辽阔,放眼望去,美好江山真的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好一片北国风光呀!当他晚上就在他居住的窑洞了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雪》。
词的上阕重在写景,写的是祖国北方的冬天雪景,词的开头就气势恢宏、大气磅礴、一气呵成。由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所以才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有因才有果。那些被白雪覆盖连绵起伏的山,雄伟瑰丽,竟然要与天公一较高低。
词的下阕重在抒情论史,诗人一一抛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这些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帝王,就是为了衬托以共产党领导的无数革命英雄,诗人对每一位人物的特点都给出夸张的评价,也是为了衬托当代革命者的伟大。
总结:
李白和毛泽东的这两首描写雪的诗词,各尽其妙,但细细品来,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
1、二位诗人的性格里都具有浪漫主义情怀,所以写起景来,丝毫没有郁郁低沉之感,此两首词的格调都是大气磅礴、色彩明朗;
2、二位诗人性格都很豪迈狂放,所以在诗词里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也非他人所及:李白一生好酒,竟然把天上的神仙也想象成跟他一样豪饮长醉,“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而毛泽东同志革命信仰坚定,从不服输的态度,表现在“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句话中,两人的共同点都在“天上”,而非人间,这也就是两位诗人才情的高度非常人可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