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诗由一连串的比喻构成,描述隐晦而又真实,朦胧绮丽中又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是情诗的一首佳作。
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性认知。“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 “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语意双关,富有朦胧美是这首小诗的最大特点。雾、春梦、朝云,这几个意象都是朦胧、飘渺的,意象之间又故意省略了衔接,显出较大的跳跃性,文字空灵,精炼,使人咀嚼不尽,显示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功力。
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词品》:“白乐天之辞,予独爱其《花非花》一首,盖其自度之曲,因情生文者也。” “花非花,雾非雾”,虽《高唐》、《洛神》,绮丽不及也。